两日后,圣旨到。
因着有预感事情就在这几日了,贾赦索性也不往京郊庄子上去了,而是待在荣国府内耐心的等着圣旨。因此,待听得消息后,他便第一时间去前院接旨。又因恰逢休沐日,贾政随后赶来,兄弟二人齐齐恭迎圣旨。
贾赦是真的恭敬,贾政则是恭敬之余更多的是心惊胆战,兼一种终于事发了的沉重感。先前,贾赦撂狠话并往户部搬救兵这事儿,贾政都知晓,就是不清楚里头的细节。可想也知晓,绝不会是甚么好事儿。
然而,即便已经有所预感,贾政依然被惊到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贾赦竟然会做出这般荒诞不羁的事情。
——自请降爵。
准确的说,应该是自请降国公府降为一等将军府,是恳请收回已经不合适的匾额,再由圣上赐下新的匾额,至于爵位是早先就已经定下的,并不存在降不降的问题。可康熙帝素来以宽厚仁慈待人,尤其对于诸多老臣更是极为看重。依着惯例,就算荣公贾代善已故,可只要贾母活着一日,荣国府虽有些名不副实,却也可以勉强搭上边儿,反正只要圣上不怪罪,旁的又有甚么关系你?
结果,圣上是没怪罪,贾赦自个儿上折子打算怼死全家。
甚么仇甚么怨啊!!!
哪怕称不上后无来者,最起码确确实实是前无古人了。
“接旨罢。”来宣旨的是康熙跟前第一红人梁九功,按说像这种事情不该由他出面,可既然他来了,就不能不让人多想。要么就是贾赦在康熙跟前极有地位,要么就只能是康熙对贾赦的这番做法感到极为满意。
甭管是哪一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京城注定会陷入轩然大波之中。而这些事情的始作俑者贾赦这会儿却是笑得一脸灿烂,恭恭敬敬的从梁九功手里接过圣旨,还不忘塞了一个虽轻便却鼓鼓囊囊的荷包。
梁九功自不会拒绝,只笑着多说了两句话:“贾将军一门忠烈,圣人都看在眼里,自是知晓您的忠诚。”
贾赦笑得牙豁子都出来了,虽说他心思不纯,可如今既然阴差阳错的得了康熙的好感,他自是不会轻易放手,只殷勤的问道:“圣人可有提如何改制的事儿?我这儿原是依着国公府的规制造的,用做一等将军府自是违制了。”
一般来说,像这种情况基本上就俩选择,要么将规制降下来,要么就索性迁府。依着贾赦猜测,康熙帝既是以宽厚待人闻名的,就不可能在他主动上折子撤牌匾后,立马将他们一家从荣国府里轰出去。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改制了。
不曾想,梁九功却道:“圣人感念两位荣公一心为国,只道暂且先这般。”
先这般的意思,大概就是明面上改改,宅子里头暂且搁置,无需更改。
话虽如此,贾赦却并不打算照办。这康熙帝可以宽厚仁慈,身为臣子却要见好就收。左右连牌匾都没了,啥都不改的意思在哪里?让贾政住得舒舒服服吗?
当下,贾赦便道:“既然是圣人仁慈,那臣便恭敬不如从命。只是先前府中正堂荣禧堂乃是两代荣公所居之地,于情于理都应封存。”
梁九功笑道:“贾将军您自便。”
封存并不等于改制,既全了康熙帝对老臣的看重,又表明了贾赦对康熙的忠诚不二。试问,哪个还敢说半句闲话?
待梁九功等人离开后,贾赦不顾贾政那难看至极的脸色,当即就让赖管家将簇新的一等将军牌匾挂上去。见此情形,贾政索性以照料贾母为名,甩袖离开。
贾母仍会居住在荣庆堂中,甚至甭管将来究竟要不要改制,属于贾母的一切都不会有任何改变。那是因为贾母乃是御赐的超品国公夫人,并不会因着荣公贾代善的过世而受到任何影响。事实上,倚着康熙朝惯常的做法,只要贾母还在世,荣国府便不会有任何改变,也算是变相的能拖一日算一日。
可惜,事到如今,是贾赦不愿意再拖下去了。
亲眼看着上书“一等将军府”的匾额挂了上去,贾赦这才略整了整衣衫,往荣庆堂而去。
荣庆堂内,贾母已经被安置在碧纱橱里,半躺半倚着,面色惨白毫无人色,一旁的贾政束手立着,满脸的担忧之情。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