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了。
等到中午要吃饭的时候,志文却是不打算在院里生火做饭了。
他也曾经有过一天只喝点糊糊,饿得眼冒金星的经历,知道饥饿的人鼻子比狗还灵,生火做饭,弄得饭菜香味飘出去,院门又是锁着的,难免引得胆大之人铤而走险。
让囡囡自己复习刚认的字儿,志文随手就用加工坊烙了两个饼,煮碗汤,抬出来和囡囡一块儿吃。
是的,这汤加工坊也能做。
他决定,父母回来之前,家里就不生火了,都用加工坊做好了,再拿出来吃。
心里还是有点不安。
志文对自身的安全倒是不担心,要是只有他一个,遇上什么危险,打不过还能跑。
可囡囡自身跑不了,志文也没本事带着她一起跑,在小英那儿已经有过教训了。
这院里要是有个藏身的地方就好了,这个宅院,会不会有个藏身之处呢?
想到这儿,志文干脆也不看书了,站起身,从前院开始,一处处仔细查找。
整个宅院不大,志文花了大半个时辰也就找遍了,没有发现,不是富贵人家,一般人不会弄个地下室。
志文不甘心,又拿了把小锤,把几个房间的墙壁、地板敲了个遍,也没有哪儿是空心的。
到厨房的时候,终于有了发现。
在灶台的背后,向上是烟囱,而下面,是一块敲上去,会发出回声的青砖,撬开青砖,露出了很小的洞口,成年人很难进去。
志文和囡囡趴在洞口边看了一下,是个不大的地下空间,藏下四五个人绰绰有余,还细心地修了道阶梯,估计是前任主人用来存粮的吧。
洞口设计得很巧妙,被灶给遮住了一小半,另外一半用青砖合上后,真是让人不易察觉。
志文这下终于放心了,真有什么事儿,他可以迅速地把囡囡藏到这个地洞里。
郑三夫妇当天晚上没有回来,志文有点担心,事情看来不太顺利。
直到第二天下午,志文娘才一个人进了院门。
“娘,爹呢?”志文见郑三没有跟着进门,问道。
志文娘没有答话,拉着他和囡囡的手,进了堂屋。
“我和你爹在县城外遇上你伯祖父一家人了,”志文娘说着,“他们在城外搭了两个窝棚住着,还是你爹眼尖,远远看见就上前去了,让我先回来。”
“看来他们也是出来逃难了。”志文娘叹口气。
“那姥姥姥爷他们呢?”志文不想谈这家人。
“他们啊,也逃难去了。”志文娘脸色更差。
“啊,姥姥姥爷在城外吗?要不叫他们来这儿住吧。”囡囡在旁边说话了。
“不在城外,只知道他们逃难走了,不知道去哪儿了。”眼泪无声地顺着志文娘的脸颊流了下来。
“我和你爹今天城里城外的找了大半天都没找到。”
原来志文娘他们赶到丁家村,发现父母一家人去楼空,左邻右舍也是走得没人了,想打听都找不到人。
好容易找到村里的一家大户,管家告诉他俩,他们父母一家将田地卖给他家老爷后,就收拾行李出村逃难了,只有祖屋没卖。
当晚,郑三夫妇在祖屋草草歇了,第二天赶回县城,里外找了大半天都没找到,反而遇上了志文伯祖父一家。
“看来,他们是往东边逃难去了。”志文娘幽幽说道。
“姥姥姥爷是一大家子出的门,又带了粮食,”志文分析道,“一时不会出什么事儿的,娘,你就别担心了。”
东边?陕西东边应该是黄河,这方向比南下好,过了黄河就出陕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