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守疆,专事征伐?”
高顺想起田丰也有类似的建议,且他也不想长时间远离家乡,也有辞职的打算,便说道:“顺早有此意,此次奉命进京,视情况而定。”
见高顺年龄不大,却不固执,程立心中对其有一定的好感,想了一下道:“君侯,军师有何职责?”
一听这活,高顺心中大喜,有希望,便说道:“上谷郡、代郡和雁门郡以及护乌桓校尉府所辖官兵,军师皆有权随意调动,若兵力不够,军师可随意征兵,顺绝对保证后勤供应;军师有权决定军官升迁任免,可决定何时出兵,出兵多少,以及所有战术安排等,此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顺只要战果,不看过程;第一任期为四年。”
高顺心想,给予他如此大的权利和自由度,就不信他不动心,要知道历史上他出仕的时候已是51岁,也只不过当了一个县令;且三郡太守和护乌桓校尉是他的护卫,其中的军候、屯长等大部分都是系统人,不怕程立有反叛之心。
“四年之后呢?”
高顺笑道:“呵呵,先生,我看不这么长远,四年之后的事情说不好,不过我敢肯定,只会比当前更好。”
程立脸色变的微红,果然有心动之意,至少这份信任就不是一般人能给予的,过了一会,他又问道:“老夫听说君侯募兵要求甚严,如何招募到足够数量的士兵?”
“哈哈,先生多虑了,此前募兵甚严,只为便于以后扩军,即便是普通骑兵,也完全胜任北军伍长、什长之职,什长完全能胜任都伯之职;且有陛下旨意,可在幽、并、冀三州募兵,选择余地颇大;顺要求精兵,只是优中择优,不想招募太多官兵,而遭人忌恨。”
“君侯得罪士族,在立看来,实为不智,不知君侯有何解释?”
“哈哈,先生过虑了,顺从未去过京师,从未与士族接触过,何来得罪之说?”
“君侯何以与宦官走的如此之近?”
“顺可从未主动与任何一位宦官交往。”
“君侯对当前局势有何见解?”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前士族在内垄断朝堂,阻塞寒民上升之道,在外广建庄园,土地集中,广大百姓失去耕地,无以为生,流离失所;此乃天下大变之兆也。”
“君侯当前有何打算?”
“训练官兵,驱逐异族;发展内政,以待天时。”
高顺的话让程立非常满意,与广积粮有异曲同工之妙,又问道:“君侯有何志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了避免引起麻烦,后一句没敢说。
高顺感觉与这些人谈话真累,就像又回到小学生时代,接受老师的考核一般。
程立暗自思索,他自恃才高,却苦于出身平凡,至今一事无成,面对高顺在未至弱冠之时便取得的成就,令他汗颜;高顺有文采,有大志,有行动,有目标,待人真诚,擅长军事,且边郡混乱之地更能发挥他的才智,便于建功立业;他已过不惑之年,是人生的分水岭,这样的机会,终生难觅,若错过了,以后是否还能等到如此机会?以后他是否后悔?
心思已定,程立对高顺拜曰:“立拜见主公!”
高顺大喜,忙扶起程立,说道:“顺必以师礼待先生。”
随后,程立设宴招待高顺一行人。
留下一队骑兵,护送程立的家庭成员搬迁到桃源堡居住。
高顺希望程立的长子程武随身侍奉程立;程立欣然应允。
第三天,众人启程,直奔陈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