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没有1吨以上的真空炉。”
“朱教授那批设备近期才会抵达本溪,根本就没有投入使用所以您还不知道。”
“10吨的真空冶炼炉和精炼炉加起来最少要四、五千万的投资,本钢、清远特钢那么大的企业都没有真空炉,你们怎么可能有,你们到底是做什么的?”朱立国疑云大起。
梁远心说这老头是个真正的科学家,一听到心仪的设备把赞助都扔一边了。在80年代,10吨的冶炼真空炉除了因斯贝项目接受过设备改造的西飞,满中国可能都找不到几台,在梁远的记忆中直到21世纪,国内的特种钢材冶炼厂才陆陆续续的上马10吨左右的真空炉,梁远相当于把这个进程直接提前了接近20年,难怪老朱怀疑了。对于特种钢材冶炼来说,真空炉就是最好的设备没有之一。
梁海平也没法和朱立国解释清楚,真空炉是来自斯贝发动项目的配套设备。没把办法的梁海平只好学梁远,掏出一张支票直接写上五万元递给朱立国说道:“朱教授我不能拿这么多钱和您开玩笑吧。这笔款子做为您组建团队的前期费用好了。”
看着眼前的支票朱立国终于相信,眼前这个男子所说的极有可能是真实的。放下真空炉疑虑的朱立国才想起刚才梁海平说赞助一百万科研费用的事。
搓了搓手,朱立国不好意的笑了笑,站起来又是烟又是茶好一阵忙活才迟疑的问道:“刚才梁同志说贵厂打算赞助东大一百万的科研费用,有什么要求没有?”
“那一百万科研费用是无条件的,只是将来我们厂出资研发出来的合金专利要单独归我们厂所有,还有一个就是参与研发的人员都要签署保密协议。”梁海平细细的解释道。
“没问题。”这两件事对于朱立国来说没有任何接受的难度。
朱立国看着手中五万块的支票还是感觉像做梦一样,终究没忍住又问了梁海平一遍:“梁同志贵厂就没有别的要求了?”
梁远看着朱立国有些讨好的笑容心中一阵一阵的发酸,从七十年代起世界大型钢铁企业像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制铁,每年投入到钢铁上的研发费用都超过20亿人民币,而国内整个90年代全国钢铁行业的研发总费用累计还不到20个亿。国家在基础材料上的全面落后不是科研人员不努力,也绝不是国人不够聪明,上边在此事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适合市场化的。
就算如此悲惨的投入,国内的技术人员用国外同行们几百分之一的研发费用搞出了很多优秀的特殊钢种。眼前这个朱立国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梁远只是隐约记得朱立国好像在90年代初期就发明了c
mo7系列轴承钢的首个品种,当时的材料性能就达到了时速140公里车底的要求。只是因为经费严重不足,老头直到二十年后才把该系列特种钢的性能提升到了满足高铁需求的程度。
梁海平看着朱立国说道:“朱教授放心吧,赞助东大科研费用也是希望东大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未来更好的担当起我们合作伙伴的角色。”停顿了一下梁海平笑着继续说道:“我这个小侄子今年报考了东大少年班,要是有可能的话还希望朱教授多多照顾。”
梁远看着朱立国频频点头说没问题,暗自好笑心想等老头看到自己的英语和语文试卷之后,大概就会头痛无比了吧。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