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20日,凯泽斯劳滕市。
有惊无险地客场2:0拿下曼海姆队之后,球队赢来了复兴中的阶段性胜利。
乙级联赛冠军,实在不值得这支百年老字号俱乐部大肆庆祝一番。于是,低调处理,着眼未来,就成了夺冠后的主旋律。
夏季转会窗口已经打开,球员们的进出即将成为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这种状况下,先前的顾虑被扔在一边。拿钱说话,拿投入表雄心,无疑是最直接的方式。
尤墨再次接受了买断条款及年薪的合同修改。500万马克被提到1000万,年薪增加到28万。俱乐部方面还是自家知自家事,没有在这种时候提出修改还有四年的合同年限。
1000万马克已经是球队历史转会纪录了,可这个数字依然没有难倒媒体那灵通的耳目。莫拉蒂高调入主的国际米兰,雄心勃勃的贝鲁斯科尼,兴趣更加浓厚的拜仁幕尼黑,都被传出有足够的诚意进行下一步行动。
其实在修改合同的时候,主席昆茨就被人建议过,干脆把买断条款直接到到2000万马克,直接断了别人打主意的念头。
这种看似合理的建议,结果被老头儿否决了。
原因很简单:真诚。
尤墨对俱乐部的真挚感情打动了他,他不想在转会问题上设定个极高的门槛,来断绝其它豪门的想法。转会这种东西,球员的意愿如果被俱乐部利益绑架,最终的结果自然有过河拆桥之嫌。
换句话说:价高者。不一定适合,价低者,不一定缺乏诚意。
他和尤墨接触数次不多,彼此印象却非常深刻。这个年轻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别样魅力,让他实在不忍心用一些商业手段来限制他。而且。不花分文引进的两个家伙,一个赛季结束,身价就已经达到国际准一流球员水平。光这一点,他就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了。
一味地追求商业利益,既容易和他们造成隔阂,也会给俱乐部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卢伟的合同也在同时变更。他的买断条款敲定在800万马克,年薪涨到了20万。
与此同时,赛季结束后的论功行赏中,包揽赛季最佳球员,最佳外援。最佳新秀,最佳射手,最受欢迎球员的尤墨,得到了俱乐部20万马克的大奖。
除了上述内部评选,德乙联赛的官方评选也即将出炉,尤墨依然是前三项大奖的有力竞争者。
衡量前锋的最直接标准——最佳射手,他以15粒入球排名第三,距离金靴只差3粒入球。
这种状况引起了很多人的遐想。
如果他不是第八轮才捞着上场机会?
如果他一上来就能打上主力?
如果一直是雷哈格尔带领队伍前进?
这些猜想不无yy的成分。可这种状况,也从侧面说明了这家伙现在的人气有多旺。
已经铁定被评为赛季最佳比赛的那场比赛结束后,整个德国媒体都癫狂了。
在赛前背负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在10打11的不利状况下,竟然上演帽子戏法?!
即使有同样发挥出色的队友出来抢戏,可身为整个赛季中频频上演绝杀好戏的家伙,他的进球明显才是最重要的!
再有争议的球员,也要看场上表现。他用这种最有力的还击方式来证明自己,无疑是对非议者们最有力的震慑。
于是。从赛后到现在,整整一周时间。媒体一片飘红,各种赞美无数。
和尤墨的待遇差不多。卢伟也算是到达了一个里程碑似的高度。
现代足球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地面与空中的有机结合,他这种类型的球员,在德国联赛中的价值已经被充分肯定。无论是从比赛的观赏性还是实用性角度来看,他的存在,在整个高大上的德甲中,都算一道优雅的风景线。
外行来观赏,内行看实用。
赛季结束,除了收获媒体们和官方的一致好评外,他也获得了10万马克的赛季大季。
来德国一年不到,两人就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国内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故事,于是从这里开始。
“终于放假了,你们打算怎么安排?”
江晓兰刚推开家门,就兴奋地嚷嚷起来。
“先把房子买了呗,其它事情以后再说嘛。”郑睫今天提前结束了训练,回来准备庆祝。
“丹姐和墨墨呢?”江晓兰瞧了眼虚掩的主卧房门,问。
“不知道,回来之后接了个电话就跑出去了。”卢伟头也不抬,继续研究桌子上的俱乐部宣传册。
“买药去了吗?丹姐最近吐的够厉害的。”江晓兰把手里东西放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是啊,没想到反应那么大。”郑睫走了过来,翻看她买的东西。
“头两个月反应一般都比较大,更厉害的都有。”卢伟伸了个懒腰,起身。
“房子看的怎么样了?”
“明天去看吧,今天太晚了。”
“打个电话给他们,晚上出去吃饭。”
“嗯。”
江晓兰从包包里拿出手机,刚准备拨号,敲门声就响起了。
“出门又忘带钥匙了?”郑睫随手开了门,抬头一打量,心下有些疑惑。
两个人,一脸怅然若失的表情。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