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前迎合主考官的喜好,算是阿谀奉承的举动,没有文人的风骨,是很多做学问的人所不喜的。
祁元道倒是没这么多讲究,反而有些惊喜地问道:“你学写八股文有多久了?”
“呃……”杜锦宁想了想,“一个多月吧。”
黄澄明前面解释那句的用意也正在此,此时笑着又解释道,“这孩子二月份参加县试,县试结束后说想学制艺,便跟着袁修竹老先生学了一个多月的制艺。”
一个多月,就能把八股文写得这么好;而且还在考场上,花这么一点时间就写出了这样两篇文章,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这孩子天资聪颖啊。
只是,祁元道总觉得这两篇八股文行文老道,让人难以想像是杜锦宁这样才学习制艺的小孩子所写的。
他便不置可否,道:“我出一题目,你写一篇八股文我看看。”说着念了一句,“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这是《论语·卫灵公》里的句子。
杜锦宁稍一思索,便向祁元道道:“还请先生赐下笔墨。”
祁元道诧异道:“这就有了?”说着一挥手,下人把文房四宝都拿了出来,放到了桌上。
杜锦宁磨好墨,写了起来。
祁元道走到他身后,看着她写出来的第一句破题:“无后世之名,圣人之所忧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黄澄明见状,一颗心这才落了地。
杜锦宁完全不受身后的祁元道和黄澄明的影响,继续写道:“夫一时之名,不必有也;后世之名,不可无也……”
祁元道看她一句句地写下去,写到最后一个字时,他用力地拍了一下手,大声道:“好。”
他此时看杜锦宁的目光,已如同看稀世珍宝一般了,围着她转了一圈:“好好好。”
感慨了一番,他才回到位置上坐了下来,又让两人坐下,问杜锦宁道:“今年多大了,入学几年?”
这一回杜锦宁没再报虚岁,老老实实道:“十二岁了,入学两年。”
“两年?”祁元道不大相信的望向黄澄明。
“确实是两年,这孩子还没入学的时候我就认识他。他启蒙识字还是自学的。”黄澄明便把自己跟杜家的关系,以及杜家的情况斟酌着向祁元道提了一提。
毕竟“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管杜辰生和牛氏对杜锦宁如何过份,四处说长辈不慈,这样的行为也会被人所诟病,所以黄澄明说得十分隐晦。
祁元道听完,看向杜锦宁的目光更加明亮,抚须念了一段话,问杜锦宁道:“何解?”
杜锦宁便知道祁元道要考校自己的基础,连忙起身作答。
黄澄明见外面的天已渐渐黑了下来,祁元道考校一番后,还热情地留他们吃饭,他就知道,今天这一行的目的,算是达到了。杜锦宁这是入了祁元道的眼,得了他的青睐了。杜锦宁在考场上写的这两篇文章不光不会被埋没,而且看祁先生这意思,只要他们提出拜师,十有八九会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