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象棋知识普及
象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历经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几千年来吸引着无数的爱好者陶醉神迷,反应出广大人民对于精神生活的渴求。在象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象棋故事,以下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精彩的故事。
楚汉相争
秦朝末年,当时国家大乱,人民生活困苦,群雄们为了解救人民,都以推翻秦朝、统一天下为目标。在众多群雄之中,有两位实力强大的領导者,一位是汉王刘邦,另外一位则是西楚霸王项羽,刘邦与项羽历经七年的对战过程,这就是有名的楚汉相争。刘邦手下有一位大将军叫做韩信,有一次刘邦派韩信攻打赵国,韩信为了让士兵们头脑更聪明,所以发明了象棋。韩信认为下象棋可以抒解压力、训练沙盘推演的功夫,于是鼓动士兵们多下象棋,士兵们通过象棋获得许多乐趣,暂时忘记了作战的辛苦。在楚汉相争的时代,流传许多关于现在象棋规则由来的典故,以下我们一一介绍。首先是红黑的由来。因为刘邦自称赤帝之子,赤就是红色,所以刘邦用红色的军旗作为代表。项羽年轻时,看到秦始皇出巡,车队上插着一面一面的黑色旗子,就像一条黑色的大龙走过,让项羽非常羨慕,从此爱上黑色。后来项羽骑马打仗,都骑着自己心爱的黑色乌骓,说明了项羽的军旗是用黑色作代表。
第二是红先的由来。有一次,刘邦和项羽两个人作了一个约定,目标是一个叫做关中的地名,他们比赛看谁的军队能夠先进入关中,谁就获胜。项羽仗着拥有四十万大军,采用直线进攻追打秦军,刘邦则是采取迂回的方式,招揽秦军获得民心。结果刘邦先一步进入关中,这也是现行象棋红先的典故。第三是楚河汉界的由来。楚汉相争开始的时候,项羽的实力比较强大,刘邦为了扭转被动局勢,任用张良、萧何等人才。到了公元前203年,刘邦实力大增,项羽只好向刘邦求和,两个人达成以“鸿沟”为分界,刘邦掌管鸿沟西边,项羽占有鸿沟东边。这就好像现在的象棋,棋盘中间画有一道楚河汉界,用来区分红黑两国一样。
最后是王不见王的由来。楚汉相争最激烈的一战发生在鸿沟附近的广武山,当时楚汉两军隔着广武山对峙,代表汉军的刘邦站在山上对着项羽大骂,结果项羽生气地拿起弓箭,瞄准刘邦射了出去,这一箭还差点让刘邦丟了性命。现在象棋有一条将帅王不见王的规定,意思就是形成将帅见面的时候,轮到哪一方走子就能取胜,这就好像代表刘邦及项羽的将帅,朝对方射了一箭一样。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住在巴邛(今四川一带)的大地主,家里庭院有一块橘园。有一天,地主在散步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霜雪,着急的地主赶快跑到庭院把橘子一棵一棵摘下来,摘着摘着,眼尖的地主发现有两顆橘子特別大,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地主决定把橘子剖开来看,原来每顆橘子里都藏有两位白眉仙翁,他们面对面坐着谈笑下象棋!仙翁们沉浸于对弈乐趣中,没有发现地主正在旁边。过了一会,一位仙翁开口说:“我们在橘子里下象棋的乐趣,不会输给在商山下围棋”。只可惜找不到根深蒂固的橘子,刚下到精彩的时候,橘子就被摘下来了。这时另一位仙翁肚子饿了,从衣袖里抽出一条形状像龙的草根来吃一口,并且用水喷它,草根竟然变成一条真龙,四位仙翁一起骑着龙,随着脚下缓缓升起的白云飞向天堂。
这则橘中象戏的故事出自《玄怪录》,作者是唐朝宰相牛僧孺。故事流传到后世影响十分广泛,也有人把这个故事解释为仙翁下围棋,不过据张如安先生研究,确认是象戏而非围棋,可见这则故事本身具有相当迷人的吸引力。后来人们就称下象棋的乐趣为“橘中之乐”,并有“橘中之乐,不减商山”的典故,这也是著名象棋古谱《橘中秘》的命名由来。
南宋末年,朝廷国力衰弱,兵强马壮的元兵大举入侵,宋朝面临存亡的紧要关头,爱国诗人文天祥不怕危险,挺身而出号召爱国志士组成一支军队抗元。
文天祥与他的父亲文仪,两人都是象棋迷,他们的象棋造诣很高,其中文天祥还常常和棋友周子善、萧耕山(萧敬夫)、刘洙及刘澄枰上过招。有一次,文天祥生日的时候,还特地写了一首有关象棋的诗,可见文天祥对象棋的热爱,诗里的内容为:《生日山中和萧敬夫韵》山深不用结涼棚,风起江萍暑气轻。处士林泉自今古,男儿弧矢付豪英。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橘里枰。一任苍松栽十里,他年犹见茯苓生。
文天祥对象棋的着迷还不仅于此,他曾经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里,带着众人跳入河里游泳,游着游着,喜好象棋的文天祥见山水景色优美,便提议与周子善一边游泳一边对弈,其他人听了都表示赞成。可是问題来了,两人在水里没有棋具,要怎么进行对弈呢?原来聪明的文天祥早就想到一条妙计,他提出用口说棋着(读谱)的方式,与周子善展开“闭目棋”的精彩过招,根据文献记载,文天祥还是第一个不用棋子棋盘,闭目下象棋的人呢!由于爱好象棋,文天祥精选了四十局棋局,命名从《玉屠金鼎》到《单骑见虏》,并且用自己心爱的“绿端蝉砚”逐一绘制成棋图附上着法,可惜文天祥后来被元兵所俘虏,这些棋谱便没有流传下来。不过文天祥在狱中所写的《正气歌》,反映出文天祥伟大的爱国情操,永远为后代世人传頌。
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