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到一小半的鱼篓狠心拆掉。
随后我像个孕妇一般撅着大肚子,辛苦的拾来更多细枝条和在树林里经常把我绊倒的枝藤。
我决定做一个渔网。
说来做渔网最合适的应该是绳子,但孤岛上不可能有细绳,用树皮做成的绳子,不沾水还好,一旦泡进水里,就会变的不堪重用。
而这些韧性较好的枝藤和细条,是我目前比较中意的渔网材料。
编织的方法很简单,用传统的打结法,将捋好的细条用树勾套结,结节大小是网绳直径四倍,吐出于网衣平面,依次按照这样的顺序,循环下去即可,只要理顺每一根网绳,以及结界处所对应的位置即可。
像这样的编织方法,能使渔网的网目均匀,松弛有度,同时对于扑食这种凶猛的野生鲈鱼来说,足够让它们在里面折腾,而不担心网被它们冲断。
我眼前的这条大河,在我初上草地时,大概有十四五米宽,这个宽度应该是在暴雨过后,积水给扩宽了。
这几日连续的烈日将河面缩小至十米左右,而河水的深读大约有半米,所以我只需做一张十一米长,六十公分高的渔网即可。
像这样规模的渔网需要大量的材料,要长时间的收集适合的细条,而后再慢慢编织,这种工作就跟织毛衣一样,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如果不是我吃饱了撑的不行,肯定不会浪费白天的时间来做这种事。
所以我只是将这个渔网结了个头,便放置一旁,准备慢慢的先将材料备好,然后抽出空余的时间再来编织完成。
经过一番活动,期间又接连蹲了几次大号,我肚子传来的涨疼感才稍微减轻了一些。
我看了看防止在崖顶的大片蘑菇片,又有些发愁了。
当时只考虑着摘,并没考虑一下全摘了,之后该怎么处理。像这样在阴处生长的菌类植物,是很见到暴烈的阳光,尤其是将它们采摘之后,更是不能放置太久。不仅不新鲜,还会发霉坏掉,导致不能食用。
不过很快我就想到了办法,那就是再次用到火的力量。
此时天色慢慢暗淡了下来,我咬咬牙,决定加班把这些蘑菇片给处理了,不然第二天经过风吹日晒,就会浪费掉了。
我原本是打算将这些蘑菇全部串在枝条上,烤熟然后在晒干,做成脆片。
不过这样一来就会失去蘑菇原有的味道,吃起来跟嚼根没啥区别。
我左思右想,决定尝试另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我儿时在乡下,常见到一些大人用来制炭的方法。
我之所以决定用制炭的方法来如法炮制这些蘑菇,原因很简单,木炭这种特殊的材料,之所以能够作为可持续燃烧的燃料,主要在于木头碳化时,保留了木质的大部分纤维。
如果能将蘑菇也同样处理的话,蒸发掉蘑菇本身的水分以及植物油,这样一定既能长久的保存,也不会让蘑菇失去原有的味道。
当然我不会傻到,把蘑菇像木材一样闷烧。
只是利用制炭的原理,来处理而已。
方法是,将蘑菇包裹在树叶中,并吊在灶台的空心处,然后在灶台下面生火,同时将灶台上面用泥巴暂时封住,只留下一个大约拇指宽的洞口。
温火在灶台中达到一定的温度后,会慢慢的蒸发掉悬挂的蘑菇片,急速的蒸发掉蘑菇的水分以及油脂,因为灶台内部空气流通缓慢,会渐渐达到恒温。
蘑菇片在这种温度中长时间的闷制,不会被烤成焦片,也不会把原有的香味给蒸发干净。
大约一个小时的闷制,蘑菇经过了恒温的处理后,会稍扁一些,但摸在手里依然有松软的感觉。
而此时的蘑菇片由外向里,已经熟透了,却又保持着蘑菇本身的样子。
可以长久保存的同时,还能继续用来煮汤。
事实证明,只要人敢去想,并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有惊喜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