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认为《卖拐》是几年内难得的好小品,你可以从各种角度、层次去认识、理解。如:受骗上当,物品再利用、卫生知识普及等,它是那种你笑过后想仔细回味的佳作。那些电信诈骗上当的人们很象小品《卖拐》中的厨师,原来很正常的人最后被汪谦完全控制了,你劝他他还认为你是坏人,人到了这种地步是多么可悲!我们要思考为什么类似电信诈骗会有人上当,其实就是利用了类似小品《卖拐》中的手段最后完全控制了接电话的人。小品《卖拐》是一个艺术杰作,《卖拐》通过简单而又极其隐晦的剧情,让人们在搞笑的情景里咀嚼着语言与肢体语言的内在含义。”楠浒电视台综艺频道总监姚承洲也发微博力挺汪谦。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领导就是伙夫!讽刺了现实社会中贪吃的领导,把忽悠展现在舞台上让人们从幽默诙谐的笑料中,揭露了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忽悠现象。揭示了忽悠现象的政治本质及其广泛的社会危害,使人们领悟了忽悠的深刻的现实意义。《卖拐》中最突出的、非常隐讳的艺术特点是:口语与肢体语言的不统一性,反映出内心的丑恶、行为的光鲜,把忽悠的伪善本质暴露的一览无余。常理是人们在交际的场合下,其语言和行为具有明确的统一性和目的性。在《卖拐》的表演中,大忽悠多次出现真话假话一起说,让受骗者不知道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的。”
“被忽悠的人最后被忽悠的好坏不分了,好人不被理解了。大忽悠的妻子不让其给自行车,受骗者却说:我就纳闷了,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两口子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反话正说,确实是社会上人们的思想差距和基本素质差距相差太大了。小品结尾展现的是:好人真的被忽悠瘸了,而且被骗的什么都没有了,连生活用品手表自行车都被骗走了,只好自己拄着拐杖走了,还要说:谢谢啊!其声音已经是傻瓜十足的苍凉悲切。忽然使人联想到现在的电信诈骗,什么都没有了,以后这日子怎么过啊!”
“汪谦把哲学这个方法论通过小品的艺术手法教会了人们,使人们觉醒,也了解了忽悠的危害,识破了忽悠的手段,也不再相信所有类型的忽悠,这就是《卖拐》小品的伟大之处。”刘小溪发长微博对《卖拐》表示了赞赏。
“《卖拐》,是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有不少人对这个作品颇有微词,说三道四,但我觉得它很好,我说说我的看法和感受吧!在我看来,这个作品是有些象征性质和寓言性质的作品。这个作品的故事是虚假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发生,一个人把一个健康人给忽悠瘸了,并且把拐卖给他。但是,它在艺术上却是真实的。我的意思是,这个故事的内在逻辑、内在感受确实非常真实的。”
“同时,这个虚构的故事非常具有表现力,它把受害者被骗子愚弄、欺骗的情况形象地、艺术化地、夸张地再现出来。因此,这个作品获得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和艺术效果。也就是说,作品通过这个虚假的故事艺术化地再现了现实生活。而且,在我看来,它有可能比现实中的事实更接近现实。这种表现方式有一点表现主义文学和荒诞派戏剧的意味。”
“如果我上文的分析有一点道理的话,我想进一步说,这个故事的寓言性增加了这个作品可以抵达的广度和深度。具体地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受骗经历,都有可能从这个小品中找到共鸣。它可以是某个具体的受骗经历,比如某个人因为某件事被骗了几百块钱遭受了损失等经历,都可以在这个小品中找到共鸣。”
“而且它还可以是某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由于受到了某种误导,可以是思想上的某种误区,也可以是某个偶然事件,从而误入人生歧途的经历。这更可以从小品中找到共鸣。因为在《卖拐》这个小品中,受骗者不仅损失了几十块钱和一辆自行车,而且他因此认为自己是病人,丢了工作,影响了他的人生走向和生活道路,这才是更为严重的事情。”
“因此,这个作品可以从多层次、多维度、多角度去解读。甚至,你怎么说都行,只要符合这个作品所传达和表现的心理感受和思想内涵即可。”汪谦在《非诚勿扰》里的搭档朱殇也发表了长微博。
“汪老师的小品和以前看的小品不一样,从头到尾都是笑料,配合上他那搞笑的表演,一刻也没让我们的笑声歇着!汪老师就是牛啊!写歌、写诗、当主持人、开游戏公司、打太极拳,不管什么都做到行业顶尖!”徐继超对汪谦惯例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