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顾韶的回答比端化帝想象的还要离谱:“简乐之的人告诉梁王殿下,陛下派遣梁王殿下前去劝说伊敬王爷时,其实是打算派人暗中尾随前往伊王府,同时刺杀梁王殿下与伊敬王爷——然后诬蔑肃襄二王为刺杀主谋!”
“毕竟梁王殿下乃先帝亲子,而先帝素爱骨血,肃襄二王当年公然夺储,先帝临终之前,尚且念念不忘,为他们谋取一条出路!何况梁王殿下固然无功于社稷,在先帝在时,却一直不曾流露出任何私心?”
死一个伊敬王,显嘉帝虽然会生气,但也只是生气——他不可能为了给伊敬王一个公道,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怎么样。
但如果梁王也死了,哪怕那会显嘉帝身体不大好了,又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倘若肃襄二王被认为是谋害了亲兄弟,显嘉帝就算不会杀他们,但他们也肯定跟大位没有关系了。
甚至连磨砺端化帝的机会,都未必能有。
这个道理端化帝自然明白,可他目瞪口呆的是:“梁王他……信了这样的胡说八道?!”
且不说端化帝是不是那种拿亲兄弟的性命给自己铺路的人,也不说端化帝哪来的信心在显嘉帝以及朝野上下的面前瞒天过海,单说这个说辞本身就很有问题:肃襄二王的人刺杀伊敬王,还能勉强解释说,伊敬王选择了端化帝,惹恼了那两边。
但他们为什么要杀梁王?!
这不是自己断绝前途是什么!?
毕竟梁王虽然是端化帝的同胞弟弟,却一直没表露出什么才干。
杀他又不会怎么削弱端化帝,反而会彻底激怒显嘉帝,这得多蠢才会做这样的事情?
“当时肃襄二王存意夺储,肃王殿下有苏太后及冀国公、裘漱霞等人支持;襄王殿下背后则是代国大长公主殿下与姬氏一派。”然而顾韶平静道,“请陛下想,假设陛下当真被废去储君之位,这二王,会怎么样?”
那当然是盟约破裂,他们再决一死战了!
端化帝沉吟着,心头有隐约的明悟,却仿佛隔着薄雾,无法彻底洞察。
顾韶看在眼里,暗自叹息:这位皇帝的资质……真的叫人操心啊!
他等了一会,见端化帝还没明白过来,只得自己把话说下去:“如果只是肃襄二王争储的话,那么正常情况下,襄王肯定是争不过肃王的!”
因为肃王资质本在所有兄弟之上,又是中宫嫡子,他的支持者也比代国大长公主夫妇强大——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襄王绝对不是肃王对手!
那么问题来了,这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代国大长公主夫妇如何心里没数?
“请陛下再想一下:按照简乐之的说辞,梁王殿下与伊敬王爷同时被刺杀在伊王府,事后查出来,主谋乃是肃王殿下,结果会如何?”
顾韶启发到这份上,端化帝怎么都明白过来了:“肃王必定会招致父皇大怒!虽然父皇不会杀他,但他也将失去夺储的机会!”
问题是本来肃王作为嫡子,还是出色的嫡子,却未能成为东宫,处境已经非常尴尬且危险了。
夺储才开始就出局——他跟他的支持者,难道就各归各家从此默默的围观襄王独自挑战储君之位了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的肃王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索性投靠朕;一个就是全力以赴支持襄王!”
“即使不是所有人都选择襄王,但随便有多少人这么选,对于襄王一派,都是一个扩张自己势力的机会!”
“而当肃王被彻底打下去之后,朕这边再宣布,襄王才是真正的主谋,襄王的下场可想而知!”
“即使这么做会为肃王洗清嫌疑,然而经过这样一番折腾之后,肃王一派少不得元气大伤,对朕的威胁大大下降!”
端化帝自语到这儿,真不知道是无奈还是无语的叹了口气:其实简乐之编造的这番说辞虽然听着仿佛符合推断,实际上,破绽也不少。
最大的破绽就是,显嘉帝。
擅长揣测上意如简平愉、擅长治国主政如顾韶,在整个显嘉一朝,都特别乖。
端化帝即使有众多幕僚,又凭什么敢在显嘉帝眼皮底下玩兄弟阋墙?
但梁王不是端化帝——前面讲了,除了遗腹子庆王外,他是诸皇子里跟显嘉帝接触最少的。
对显嘉帝最陌生。
所以他不能像端化帝那样信任显嘉帝。
他甚至不能非常信任端化帝这个同胞兄长——毕竟在显嘉帝下旨让诸王一块入朝之前,同胞兄弟一个由显嘉帝亲自栽培,一个被崔太后带在身边,接触也不是很多。
即使在诸王入朝之后,梁王开始给端化帝帮忙了,但因为他的才干,基本干的都是跑腿跟打下手这类活计,正经大事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