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宁苦笑道。
“为何?”张永诧异地问。
杨应宁说:“这次宁夏的叛乱是已经平了,但不久说不定还会有其它地方的叛乱,我们还要赶去甘肃、陕西、贵州……德延公,你也知道这次宁夏的叛乱是因何而起,如果任由刘瑾这样不顾百姓死活大肆敛财,迟早还会有其它地方的叛乱。那我们怎么办,一直到处剿匪吗?”
张永不吱声了。他知道杨应宁说的有道理。刘瑾这个人的确非常贪财,手段还很直接粗暴,让张永很是瞧不起。就拿索贿来说,刘瑾已经到了雁过拔毛的地步了。他现在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所有国家大事都要经过他来盖印章,当然对官员的任用升迁也不例外,这就给了他大肆敛财的好机会。比如获得升迁的官员要向他孝敬“贺印钱”;各地官员进京述职时要向他孝敬“拜见礼”,少的要上千两,多的则五千两;如果是通过他的门路获得了提升的官员,那“谢礼”的银子更是要非常丰厚才行。据他所知,现在的浙江巡抚当时可是贿赂两万两银子才得到这个官位的,每年的孝敬银起码也要一万两。刘瑾能无耻到如果你的“谢礼”送少了,他就会马上撤你的职,你赶紧追加银子送过去又能马上恢复官职的地步。曾经有位知府因为政绩良好加上年资已到获得了升迁,刘瑾的手下便向他索要“贺印钱”,言外之意是:没有刘瑾的同意,你是坐不上这个位置的。这位知府是个老实人,觉得自己是凭着政绩获得的提拔,跟你刘瑾没有关系。于是偏不信邪就是不肯给钱。刘瑾立刻就让他致仕回家养老去了。官位基本上成了刘瑾手中卖钱的商品。甚至到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次的平叛总兵官神英的这个泾阳伯爵位就是贿赂刘瑾得来的,而原来的户部尚书韩文则因为年例银两被罢职下狱了。
杨应宁说:“我们回去后刘瑾肯定会故态重萌,甚至会变本加厉。刚消停了几天的朝廷又会大乱起来。不说别的,单单因为德延公这次的功劳,刘瑾就会因为忌讳而来打压德延公。”张永还是没有说话,但他明白杨应宁说的对。刘瑾此人心眼小又睚眦必报,真可能会嫉妒自己这次的功绩在皇帝面前打压诋毁自己。而且这件事情本来就因他而起,他更会不遗余力想抹去皇上对这件事的记忆。刘瑾要做这件事也很容易,他日夜在皇上跟前伺候,随便就能找个空在皇帝面前给他上眼药,而自己是防不胜防的。况且刘瑾掌管着锦衣卫,手下耳目众多,随便罗列一个罪名就能编造出证据来让他很难翻身。要不就试试能否打压一下刘瑾?他的式微对他的确很有好处,从这次出征时皇上对刘瑾的冷落,相反对他的热情以及给他的众多赏赐中可见一斑。可是万一不成呢?自己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了……
杨应宁通过观言察色知道张永已经动心了,于是又给加了一把火,他说:“我知道德延公是个忠良的人,不愿意因为私人恩怨来报复对方,可如果这是为了国家社稷呢?如果是联合首辅和其他大臣的共同行为呢?”
张永一惊,“首辅和其他大臣要共同行动?”
“是。刘瑾的行为已经危害到社稷危亡,到了不得不除的地步了,所以,我们必须共同行动为社稷除去这祸患。嘉善,出来拜见德延公。”
从屋子里走出一个年轻人,朝张永做了一个揖礼,“拜见德延公。”杨应宁介绍说:这是吏部侍郎范书阳的公子,是新晋的进士,这次是奉首辅李宾之之命前来商谈倒刘的具体事宜。
张永如今已经说不出一个不字了,尤其是听到这个年轻的进士有条不紊地述说他们的计划后,内心突然平静了下来,为了他自己,为了社稷安危,他愿意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