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四 蜀道难 第二百八三章 【偷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最快更新宋道最新章节!

    这十三武僧救唐王的故事,如今民间知者不少,不过民间传颂的版本不外两个。

    这第一个版本,说是在武德四年(621年)春,唐太宗李世民在洛阳边上的一个军城“轘州”与王世充部作战,这“轘州”当时在洛阳与少林寺之间,原称柏谷坞,是隋文帝赐给少林寺的庙产,在寺西北五十里处,因其地势险要,属兵家必争之地,王世充将之据为己有,作为军事要塞,让侄子王仁则据守,自己拥兵与之不远的洛阳,互相呼应支援,以抗拒唐军。

    到了四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柏谷坞的和尚联合王仁则手下的轘州司马赵孝宰,里应外合,抓住了守备王仁则,将之送给了唐军;三日后,李世民派官员至寺颁赏——赐地(即柏谷坞)四十顷,水碾一具。

    据说如今少林寺中唐《少林寺碑》及《赐田牒》便是如此记载的。

    而第二个版本,就有些传奇色彩在里面,说是当时李世民欲一战而下轘州,便化妆成一个郎中入城打探,谁知却是不小心在城门口露了行迹被捕,慌乱中便将随身携带的官印丢在路边,叫一对夫妇拾取。这对夫妇捡了官印回家,半道上却为是否将这官印上缴讨赏之事起了争执,恰好叫柏谷庄中看护寺产的武僧昙宗给听见了,这昙宗和尚很有心计,便使了银钱将官印从夫妇手中讨来。

    回到庄中,那昙宗便与守庄的十二个师兄弟商议,认为王世充无道,不如义助唐军得胜。于是十三人便杀入轘州,先将那郎中也即是李世民救出大牢送去唐军阵中,又去将王仁则抓来,使得唐军不战而胜,一举平定轘州,后来那领头的武僧昙宗还被李世民封为了大将军僧。

    不过,黄杰从师尊朱桃椎口中听来的版本却不是如此。乃是说这当时王世充占据了洛阳,尽起城中富庶大户之家财用作军需,自然也不会放过城中的佛道两教庙产,便有出身少林寺的叛徒与王世充献计。称少林始建至今多有积蓄,寺中“粮积如山,金银铸胎”,这洛阳离少林寺本就不远,于是王世充就点了一支人马将少林寺给查抄了。起获“粮草无算,金银钱财数百车”。

    然后,寺中虽然有看护的武僧,却那是王世充手下兵将的对手,便也四散逃到山下,不过其中的确有一位领头的武僧聪明,便也聚拢了百十个武僧决意去投与王世充对头的唐军,后来得以在李世民麾下效力,到了唐军攻打轘州之时,的确是李世民化妆成郎中入城窥探失陷。王仁则又将轘州打造得如铁桶一般,无奈之下投靠唐军的武僧便只能求助天下的释门,最后方圆千里之内的十三座释门大寺,各自派出了一名武艺最强的武僧,联手杀入轘州城中救出了李世民抓了王仁则,且此后更一路隐姓埋名随李世民征战天下,到最后竟只存一人,李世民念其劳苦便也将他放归了柏谷坞养老而已。

    这初代朱桃椎本就是隋末唐初之人,在隋末时曾官至国子监祭酒,由这初代朱桃椎传下来的奇闻逸事定然要比史书还真。黄杰当然信这传说。

    只说黄杰突然道出“当初救唐王释门才出十三人”之语,便也吓得佛理浑身一冷颤,惊愕道:“檀……檀越,当真……是道门中人?”

    黄杰听了一乐。笑道:“合着……你等从来都不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