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目的之一,可现在时机未到,没有贵族捧场的话,书院可办不下去,皇帝的脸面也就要掉下来了。
好在这里是长安,什么样的人家都有,想要拍皇帝马屁的人也不在少数。
所以长安书院入读生员的名单上,有姓窦的,有姓李的,同样也有姓萧的,姓元的……只是又让封德彝说对了,大族弟子就是来充个场面,名声在外的那些俊杰是一个也没有。
倒是另外一个效果出现了,由于长安书院中书册众多,很是吸引了些“名士”前来,有些人更夸张的在那里办起了文会,据说场面很是热闹。
大家去过之后,都对长安书院书册之众多叹为观止,对书院的建筑,景观同样赞不绝口,不然的话,文会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去参加。
毫无疑问,长安书院出名了,只是……那里是建来让人读书的啊,可不是供人休闲取乐的青楼楚馆。
然后就是很多人想要进书院任职,只为了想近水楼台先得月,能整日里去书院的书楼里看书,而且还有俸禄可拿,着实是书虫们的好去处。
就像在李破身边任职的起居注薛元敬,便暗戳戳的寻了封德彝几次,说想在书院弄个职位。
李破想象了一下书院中满堂高坐的都是文坛大家,下面埋头苦学的却都是藉藉无名之辈,顿时便有了几分滑稽的感觉。
长安书院的开头有点不伦不类,头重脚轻……很容易引人嘲笑,当然,现下还敢嘲笑皇帝的也不多了。
百年大计,教育文本,李破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这不是一时之功,等个两三年很正常,若想出成果,总得以十年来计算,不急。
另外就是今年户部很糟糕,高慎一案还未审结,弄的户部有点人心惶惶,很多人做罪免职,新上任的人还要适应一段时日,一下便打乱了户部的节奏。
再加上今年大战连场,对后勤辎重的要求就很高,户部众人几乎把其他的事情都放在了一边,也只能勉强维持大军粮草不至匮缺而已。
幸好南阳大捷来的及时,在南阳缴获了大量的粮草辎重,极大的缓解了大军的后勤压力,不然户部能不能禁受住考验就只有天知道了。
其他的诸如重新整理户籍,田土等事,就都接近于停滞状态,而梁国败亡之后,于关西的操作在那边还要重新来一遍,可以想见的,户部的苦日子还在后面呢。
所以最近尚书省正在调拨兵部,工部,甚至是礼部的官吏去户部帮忙,当然了,这只是暂时性的。
户部之所以这么混乱,还是高慎一案闹的,并不是说户部的人手真的紧缺到这种地步,作为皇帝,能够给予户部的最大支持就是不再督促他们,并紧紧的将高慎一案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再者就是入冬了,今年军前将士们的封赏便提上了日程,兵部议功的文书一直在改,因为前方捷报频传,功勋卓著者不在少数,功劳也一直在累积,恐怕得到深冬时节,功劳簿才能定下来。
这个工作量也不小,尤其是扫灭诸侯之功,都在开国功勋之列,谁先谁后要仔细考量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