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杀敌方将领者,不论身份,哪怕是大乾将官,赏千金,封万户侯!”
站在王旗之下的武士,捧出一个卷轴,声音洪亮,一字一顿的吼道。军气在王气的崔动下,变得更为炽烈。
“世袭罔替!”
本就楚楚欲动的异族武士,听到最后几个字,眼睛陡然变红,仿佛刚被打了鸡血一般,心中再无畏惧,咆哮着冲出,生恐被别人抢先一般。
就连大乾本方阵营,有的士卒看向司徒刑的目光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更有甚者,更是抽出兵刃,悄悄的绕到司徒刑背后。
司徒刑感受着四周微妙的变化,体悟着人心浮动,心中不由的冷笑。
这就是人心,这就是人性。
人心本就贪婪,否则也不会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之语。
永远不要去考验人心,也不要去考验人性。
因为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
眼前的场景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了高官厚禄,异族武士可以忘记生死,拼命搏杀。
为了高官厚禄,就连大乾的士卒,也可以抛弃袍泽,为虎作伥。
如果是奉行“人本善”儒家在此,必定会痛心疾首,大喊“人心不古,小人如鬼”,甚至对自己的信仰都会有所动摇。
但是司徒刑却不会,因为他本就是法家,奉行“性本恶”,反而感觉人性本就如此。
这是劣根性。
法家对于人性的论点,完全推翻了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
而是遵循了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思想。
到了韩非子时候,更是在性本恶基础上加以延伸。提出: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故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故后妃、夫人太子之党成而欲君之死也,君不死则势不重,情非憎君也,利在君之死也。(《韩非子·备内》)
医生原已吸吮病人的伤口,口含病人的污血,不是因为有骨肉之亲,而是因为利益所在。
同样车匠造好车子,就希望别人富裕;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
这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不富裕,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甚至是亲如一家的人也如此,一旦后妃、太子结称一个利益集团就会希望君主早死,如果君主不死,自己权势就不大。
这些并非因为憎恨君主,而是因为只有君主死亡他们才能进一步获得最大利益。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高官厚禄之下,必有勇夫。这就是人心,人性本恶,故而需要严刑峻法来束缚。
司徒刑看着眼睛赤红,被欲望所掌控的众人,心中对法的理解更加的深入。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而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
“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想到精彩之处,司徒刑的嘴角不由升起淡淡的微笑。
“妖孽,吃某一刀!”
就在司徒刑体悟法家经义的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粗壮,身穿白虎皮,头戴王冠的勇士,手持弯刀的异域武士从天而降。白色的刀锋狂卷而至,仿佛是一头择人而噬的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