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上也不允许随随便便有个头盖骨吧?但是要精确揣摩骨点,可不就得看真的,石膏都是翻了很多次的结果,细节走样很大。”
普通女孩子可能看见头骨会大惊小怪,杜雯看见石膏头骨,居然爱不释手的小声:“真想给它化个妆!”
万长生悄悄翻白眼。
不过这几天他帮杜雯铺垫接触人物头像,确实不知道还可以在中间加上头骨这一步。
现在对他来说,也有点新鲜。
这恐怕就是陆涛提醒的那个问题,别太宣扬中国画那套到速写里面,有点冒险。
中国画是不在乎骨头的,中国画里面提到的骨,往往指的是风骨、韵味之类,而西洋画里面的骨就真的是骨头。
老话里面画虎画皮难画骨,用中国画的理解就是画得再像再匠气没有神韵都白搭,也就是万长生在速写作业里面给大家提到的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掌握了画得像的基本能力,就要去追求神韵。
而西洋画则是老老实实的要求把皮肉拆开,学习骨骼架构,找寻骨点。
陆涛说到新手画老人,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老人家皮肉松弛,很容易显露出颧骨、眉弓等等骨骼形状,哪像年轻人满脸的胶原蛋白,骨点都找不到,那自然也就很难画了。
所以在画人像当中,越是年轻漂亮的女生、孩子,其实难度越大。
那些满脸褶子的老人头像则容易得多。
万长生看见陆涛就娴熟的把补习生们分成几组,能力稍差的用莫里哀、米开朗基罗甚至还有鲁迅头像,这种中老年面部丰富多彩,刻画细节比较多的来做进阶练习,已经比较熟练的,才针对阿波罗、胜利女神、维纳斯等面部光滑,更讲求技巧的脸蛋来画。
只有黄敏、林建伟他们不多的十来个人,直接上人物照片,画真人头像,这部分是力争高分出成绩的。
其他人肯定都画过真人头像了,陆涛只是用这样进阶的方式,要求在这周的素描课程里面,从基础到高阶的快速走一遍,这也是加深技艺,有针对性找寻自身问题的解决办法。
反正最后考试,到底是考石膏头像,还是真人照片,又或者搭配点别的什么物件,年年都会有点新花样,但大范围就在这不会错。
有点猜题的意思。
唯有万长生和杜雯,可怜兮兮的坐在角落,面对一个石膏头骨,还有俩贝多芬的石膏面孔。
也是到了教具室,万长生才知道还有这种石膏切面头像,也就是把贝多芬的面孔,简化处理成一块块切面,譬如鼻子就变成有棱有角的锥体,也是为了让初学者体会掌握面部立体结构。
听说光是画这个,在普通培训班都得练个把月,这里万长生和杜雯恐怕就只有一两天的时间,粗粗了解下,就得跳过。
说到底,万长生其实和杜雯一样,对头骨都没什么立体结构认识,他画头,都跟那速写中画的艺术夸张一样,追求神韵哪管什么解剖骨点?
但对这俩来说,难度却天壤之别。
万长生看着头骨,观察好一阵,唰唰唰的就开始打印。
杜雯就犯难了,凑凑笔凑了好久,才勉强把个头骨外形描出来,万长生看一眼,这头骨难道是那周口店原始人的么,谁后脑勺有这么大?
真叫杜雯画个真人,可能就像小儿脑积水的骇人模样了。
打印一半停下来的万长生,不得不要求自己换张纸,从头按照普通绘画方式,和杜雯一起同步绘画。
戴着口罩的少女,忍住拨弄头发的冲动,只从眼角流淌出温柔的笑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