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点整,考试正式开始。
刹那间,只听翻开卷面的哗哗响动,以及笔尖摩擦纸面的沙沙声。
一份试卷,双面打印,共计18张,附一张机读卡和一张答题卷。
也就是说,光题目就占据满满36页。
考试时间为240分钟,即4个钟头。
沈婠拿到试卷的第一时间,就把所有题目大致浏览了一遍。
题型和往年一样,有单选、多选、填空、简答、论述、计算。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多了一道加分题——模拟谈判,10分。
讲真,题量不算大,却用了18张纸,共计36页,主要原因是题干的阅读量惊人。
几乎每道题都会给出一大段文字,而答案往往要从这些琐碎繁杂的信息里进行数次提炼。
那种不看题干,直接做题,并且做对的可能,呵呵,根本不存在。
难怪起航的试卷会被奉为“金融界IMO”。
只有做过的人,才知道其中并无半点夸张。
沈婠出于好奇,在加分题上多停留了几十秒,差不多心中有数了,再倒回去看计算题,然后是论述题……
基本遵循从后往前,由难到易的顺序。
正式答题的时候,她直接从前面单选的部分开始,一刻钟拿下。
接着多选,她只用了十分钟;填空,五分钟。
所以,距离开考时间半小时内,她已经迅速翻过四张卷面,而大多数人还停留在第二张,少部分开始了第三张,都没她快。
翻页的响动在沈婠尽量放轻放缓的前提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尤其是在安静的考场,如此紧张的氛围之下。
她的动作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
靠!要不要做得这么快?
变态啊?
她怎么一直在翻页啊?这都到简答题了吧?是不是只有我做得最慢,还停留在第二页?
一看就是前面的不会做,空着,直接跳到后面,有什么了不起的?
嗤!翻页不代表翻过的都会做,就算会做,也不代表做得对,虚张声势罢了。
……
有人慌乱,有人从容,但这一切都与沈婠无关。
她把涂好的机读卡放到一边,翻出答题卷,开始对简答题下手。
这部分阅读量和信息量太大,沈婠看题用了二十分钟,答题只用了十分钟。
这感觉……怎么说?
除了考察专业知识,还检验一个人的眼力。
一目十行什么的,绝对占先手优势。
转眼间,一个钟头过去,她还剩论述、计算和加分题这三大板块。
论述题有三道,一道的分值就抵得上所有简答题加起来,所以,答题卷留出的空白也相当可观,总之,要开始“长篇大论”了。
其中一道题还蛮有意思,题目很简单,不像前面那样一来就提供大段的背景资料介绍,或者经济学领域某一板块的研究内容。
问:怎样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简单是简单,可也意味着空和泛。
没有具体的公司实例,也没给个什么前提条件,直接让你答。
就好比有人问“如何才能创造一个大同社会”。
答倒是能答,好像怎么说都有道理,可越是这样,就越难摸到正确答案的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