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三十章 霸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攻击机,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二十七吨。

    要知道,在大战期间,中国海军最重的舰载机也只有十吨,大部分舰载机的重量都在十吨以内。

    结果就是,海军需要更大的航母。

    可以说,正是舰载机的大型化,推动了航母的大型化,而中国海军也正是因此彻底放弃了建造小型航母的念头。

    当然,对中国海军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德全面对抗。

    事实上,在刘伯恩发表著名的“雅温得讲话”之前,中国海军就在为中德全面对抗做准备了。

    从一九五一年开始,中国海军就把重点转向了北大西洋。

    当年,刚刚当上参谋长会议主席的顾祝同就批准了一项工程,即动用四亿华元扩大中国在北大西洋上的海军基地。

    三年之后,中国在北大西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的容纳能力扩大了两倍。

    在一九五二年,顾祝同还签署命令,正式把第四舰队与第六舰队合并为大西洋舰队,并且为之保留了九艘舰队航母。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

    到一九五七年,顾祝同再次担任参谋长会议主席的时候,中国海军还通过与埃及签署同盟条约,获得了亚历山大港的使用权,随即就在此大兴工程,修建了中国海军在地中海上最大的海军基地。

    更重要的是,还建造了在大西洋上唯一能够对航母进行全面维修的大型船坞。

    从此之后,亚历山大港就成为了中国海军在大西洋上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也是大西洋舰队最重要的母港。

    除此之外,中国海军还在马耳他、直布罗陀、卡萨布兰卡等地修建了海军基地。

    在英国通过全民公决摆脱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占领,恢复了正常国家权力之后,中国还获得了朴茨茅斯港与斯卡帕湾。到一九六八年,在挪威加入了由中国发起的泛大西洋公约组织之后,中国还获得了欧洲大陆上的港口。到此,中国海军完成了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的战略包围。

    说白了,在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之后,中国海军已经能够封锁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甚至是封锁整个欧洲大陆。

    当然,大部分行动都是在中德全面对抗,也就是中德冷战爆发后进行的。

    对中国海军来说,中德全面对抗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虽然中国的三大军种与海军陆战队都从中获益,但是相对而言,海军获得的好处超过了其他军兵种。

    主要就是,海军依然是唯一能够全球到达与全球作战的军种。

    在中德冷战初期,中国的四大军兵种有明确分工。陆军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本土防御,并且为盟国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空军的主要任务是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构成战略威慑,为最主要的战略打击力量;海军陆战队是中国进行势力扩张的急先锋,主要承担在海外热点地区的军事行动;海军则是中国对外扩张的支柱,全面负责对外扩张,可以说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中国海军的身影。

    更重要的是,在战后,中国奉行的是扩张战略。

    也就是说,中国的战略重点不是守成,而是要利用在大战期间建立起来的威信,迅速扩大势力范围,完成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压制与遏制,压缩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不给竞争对手发展壮大的机会。

    这样一来,海军自然在四大军兵种中稳居第一的位置。

    从军费分配上,就能看出海军的地位。即便在陆军与空军参谋长担任主席期间,海军分到的军费都占了军费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超过了陆军与空军,更是海军陆战队多出了将近两倍。在顾祝同担任主席期间,海军军费所占比例一直在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且主要用来推动大型装备项目。

    可以说,中德冷战,让中国海军进入了战后的黄金发展时期。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以德意志第二帝国为核心的“欧洲大陆集团”土崩瓦解,直到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惨烈的军备竞赛中败下阵来、曾经统一的德意志分裂成多个国家。

    虽然在这数十年之内,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对抗并没有演变成战争,但是世界局势并不稳定,各种各样的战争此起彼伏,而几乎每一场战争都是中德对抗的产物,更是中德利益斗争的缩影。

    显然,核武器没有终结战争,只是改变了战争的形式。

    对于已经获得霸权的中国来说,维护霸权是一件更加艰巨的任务,也将因此受到更多的挑战与威胁。(未完待续)RQ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