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早朝匆匆结束。
李超在无数双探寻的目光中,平静的走出了大殿。刚出大殿,王太监就在那侯着他,“李相,陛下在御书房召见。”
李超应了一声,不顾其它人的目光,跟着王太监一起过去。
皇帝只单独见李超。
今天早上这个诏书,事先李世民没有跟任何宰相谈起,只有昨天当值的中书舍人草诏时,才知道这个决定,但皇帝也告诉他,不得泄露半字。
王太监把李超领到御书房门外,对他笑笑,自己并没有进去。
李超一进来,李世民就从御案之后站了起来,他刚才拿着一个奏折,其实也没心看下去。绕到桌前,李世民拉着李超的手,走到一边的沙发上坐下。
“三郎,让你外出之事有些突然。”
皇帝用三郎称呼李超,这是无比亲昵的称呼。李超听了,笑着点头。
“陛下打算停止新政吗?”李超问。
外人称他的改革为变法,但李超自己更愿意称为新政。皇帝在这个时候,突然调他离京,并不简单。
突厥人和高句丽人联手进犯,但十万人而已,河北尉迟恭,河东李绩,哪个都能独挡一面,并不需要他这个尚书令亲自北上,只能说,皇帝醉翁之意不在酒。
李世民摇了摇头。
“朕锐意改革,一意进取,对变法革新全力支持,怎么可能中途退缩?”他拍着李超的手,“只是近来,朕发现各方对新政反对之声很高,朕不是畏惧,朕只是不想在这个不利形势下,打一场仗。”
李超不说话,只是看着皇帝。
李世民道,“你不用担心,也不用怀疑,朕变法革新的想法不会变。只不过,有时也需要策略,也需要变通。如今形势,各种舆论对于我们变法不利,那我们就先等待一下,找出问题,把那些在后面煽风点火的人给揪出来。”
李超觉得皇帝的话是真诚的,他不是那种一遇困难就怂的人。
“陛下,臣也确实太急了些,导致现在舆论沸腾,我被天下人骂。”
李世民摇头。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而恶之,可谓非常之奸雄,举天下人而誉之,可谓非常之豪杰。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都说盖棺论定,但许多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依然有论犹未定者。”
李超在做尚书令前,举天下皆誉。
而如今,做尚书令,主持新政,却引天下人皆谤。
皇帝却并没有如天下人那样看,当天下人都誉李超时,他没有惊慌猜忌。当天下人都谤李超时,他也没有误信。
他有自己的看法,并相信自己的看法。
“如今舆论,其实是有人在暗中煽动,许多百姓不明真相,跟风而已。”
面对眼下的局势,李世民不是杨广,不会硬来。打仗有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敌军势大,或者士气正锐,这个时候不能硬上,得暂避锋芒。
暂避锋芒,不是惧敌,只是一种策略。
眼下的新政,也需要一个策略。
“臣为大臣,欲为朝廷尽力,可满廷意见,与我不合,群掣手肘,奈何。”
“新政变法,首在君王。你有朕的支持,何事不可为?”
李世民还是那句话,变法革新之决心不变,但眼下舆论,还是说明他们准备不足,李世民不想硬碰硬,而是要先行缓兵之计,先避锋芒,仔细观察。
“你先去河北,虽然朝廷本来想休兵几年,可统叶护既然来犯,还邀了高句丽,那么我们就得迎战。你亲自去一趟河北,将他们击退。”
李超只是点头。
“朕授你节度使之衔,是让你可以全权统领北方战局,同时还可以管理地方民政财税等,你知道朕此举之用意吧?”李世民问。
节度使,此前曾授过一次,也是授予李超,当时是授李超朔方节度使。只是那时候,朔方还在梁师都的手里,这个节度使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其实只是方便作战而已。
但这次不一样,燕云节度使,皇帝给李超划的辖区却是包括整个河东和河北两个道。
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这是相当于以前大行台的权柄,朝廷罢行台,撤总管府,罢都督府,宣抚使也是事了即撤,可现在却授李超一个权柄更大的节度使。
“这次让你去幽州,负责击退突厥高句丽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让你到地方上,开始新政的试行。”
李超笑了。
李世民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