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个很人性的国家,与中国人所习惯地避谈生死不同,重症病也和其他坎坷一样,会成为他们分享感受、互相鼓励的话题。
并不善于去表达内心情感的花晚本不想来参加这个血液病的座谈会,但她拗不过蓝嘉树的坚持,最后还是坐着轮椅被推下楼,到布置一新的医院咖啡馆里,找个安静的角落待着。
因为英语不太灵光,很多事情都要小树帮忙介绍。
她得知来参加聚会的有同病相怜的患者,有已经痊愈的幸运儿,也有那些亲人悄然过世的家属,因而不禁泛起死悲伤的亲切感。
“别紧张,只是大家在一起聊聊天罢了。”蓝嘉树安慰爱妻。
花晚颔首。
但等到座谈会开始,众人一路自我介绍,轮到她时大长腿仍旧有些慌,用大学毕业后就没使用过的英文磕磕绊绊地说:“我叫花晚,来自北京,得MDS已经五年了,正在转换为白血病,所以来到这家医院治疗,陪着我的人是我丈夫。”
大家对远道而来的中国姑娘很友好,立刻鼓掌。
花晚这才松了口气,朝蓝嘉树笑了笑。
蓝嘉树也笑,始终握着她的手。
这些年两个人一直为了生活和生存各奔东西,现在因为穷途末路的病,反而在痛苦中实现了日日相伴的诺言。
来参加这种活动,小树也是希望花晚能够受到鼓励,打起精神,可惜她实在是听不太懂那些流利的外语,到最后反而像是为了陪老公,才强打精神坐在这儿的。
幸而最后发言的是个华裔妇人,张嘴是带着南方腔的普通话,要靠身边陪着的姑娘翻译才能讲给老美听。
“我叫尹冬雪,我的儿子曾是纽约的一名消防员,二零零三年患上了白血病,经历了化疗和手术,但去年冬天还是去世了,这段日子我常常梦到儿子的身影,难以从他的死亡中走出来。”妇人脸上挂着悲伤的笑容:“在患病期间,他曾工作、结婚、做义工,还写过两本书,是个非常开朗的人,病魔没有击倒我的儿子,即便是面对痛苦的生活,也将其过得有声有色,中国有种说法,叫五十岁而知天命,他得病那年,我刚好五十岁,但知天命的人却是他,作为一个绝症病人的家属,我很理解你们现在所承受的苦难,但眼泪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希望你们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要珍惜此时此刻的每一天,做自己的想做的事,成为自己的想成为的人,接受老天的安排,顺应自己的内心……现在我在医院的餐厅做义工,如果你们想吃中国菜,随时都可以来找我。”
人在听到与自己相似的经历,非常容易感同身受。
花晚忍不住揉了揉红掉的眼睛,认真地为这位仍愿意回到医院鼓舞大家的母亲鼓掌,她并非不敢面对自己的未来,只希望父母和小树此后,也能如她一般,渐渐地走出死亡所来的悲伤。
“姑娘,希望你早日出院。”尹阿姨从手上摘下了一个有些年头的银手镯,起身送给了大长腿。
花晚受宠若惊地站起来:“谢、谢谢。”
尹阿姨就像安慰女儿般,安抚着她坐好。
那份小心翼翼,不由地让花晚想起远在北京的王雯。
蓝嘉树搂住妻子的肩膀:“别哭啦,你不是说想吃糖醋排骨吗,叫阿姨给你做啊。”
“我给你烧地道的上海味。”妇人微笑:“我们还可以一起学英语。”
“嗯。”花晚颔首。
——
其实因为治病不利,大长腿难免开始了等死的节奏,平时除了跟蓝嘉树有讲不完的话外,基本上便无力地躺在床上,什么事都懒得去做。
但那天她参加完聚会,反而有了点心气儿,让小树给她弄了比较省力的架子,稍微感觉到精神便了,会靠在床边用iPad Pro涂抹画作。
在聚会上认识的尹阿姨也常带着食物来探望,半是因为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