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1.棺山妖冢1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この世界の片隅に

    导演:片渊须直

    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和本片提供了极佳的对照性文本。都是以二战为历史背景,以美军空袭下的日本为舞台。但相较于前者以左翼立场批判战争的残酷性,后者只是用“轻松的笔调描绘”(片中擅长绘画的女主角的画构成了本片的部分,属于嵌套结构)着□□坠落广岛前后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但反而深得我心。前者的欠缺在于,与批判的对象距离太近,作者自上而下的主观判断与意识强加过多。而政治不诉求的《在这个世界的角落》,则客观如实地呈现着人间地狱下普通日本民众的喜怒哀乐,清脆的朗朗笑声更是犹在耳边。

    但本片绝不是试图去美化战争,回避历史。比如,拿宪兵开玩笑,收听完天皇玉音后的欧巴桑们的平淡反应,美军空袭后海上漂浮的鱼又可以拿来美餐一顿等苦境下的揶揄。这样一系列的细小瞬间,正是民众如何从被天皇=国家意识形态绑架下彻底挣脱,主体性重新获得的瞬间,也是人性得以闪光的动人时刻。

    轻描淡写的水彩画风也和主题十分契合。对于上映期结束后的不断加场,以及媒体称扬道:后吉卜力时代的到来等,也就自然不难理解了。

    7. 《怒》 怒り

    导演:李相日

    《怒》和桥口亮辅《恋人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剧情都是以在不同空间之下的三组情侣,以三组平行线的方式各自展开。只是本片通过“犯人到底是谁?” 这个疑问,所引发的猜测,即犯人可能是三组关系中的某一个,也可能都不是。(因为三人行为都可疑且与犯人长相相似)将看似毫无关系的三组情侣,间接地串联在一起,以至于他们之间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命运共同体关系。

    不仅体现在剧情,在表达手法上,李相日也通过声效和图像的蒙太奇,穿越各自的时间和空间,将三组关系拧结成一个整体。比起凶手是谁的真相,更重要的也许是由此引发出的三组人物各自的悲剧。不再只是归结到个体的命运,任何看似无关联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面临信任的危机,卷入“怒”的连锁反应当中,指向的日本社会整体的普遍性。

    8. 《FAKE》

    导演:森达也

    年度最佳的纪录片。曾被誉为日本当代贝多芬,天才作曲家佐村河内守突然被告发,其作品不过代笔,作者另有其人。围绕这一事件的真伪,森达也不断拜访作曲家家中,耗费一年半进行密切采访。但不同于大多数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意义的纪录片,试图去回答与发现真相,本片表现的恰恰是通向真相之路的曲折,甚至是真相的不可能。森达也用近乎挑衅的镜头,真实电影的方式对准了每一个当事人。媒体的暴力,证言的无力,信任的危机被层层剥离而出。什么都可能是虚假的,人人都可能是谎言者,连森达也本人也都说:我也并不值得信任。

    夜晚阳台下穿行而过的列车(时间的符号),作曲家家中的好奇眼神的猫(动物客观视角的导入)都构成了作为电影的最佳元素。当佐村河内重新弹奏起,妻子指缝间的戒指光芒闪烁。森達却将镜头回转,突然反问作曲家时,电影却在一片沉默中戛然而止。

    9. 《比海更深》 海よりもまだ深く

    导演:是枝裕和

    正准备去看本片首映时,无意从收音机里听到是枝本人的采访,得知《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创作的契机其实都是源于儿时关于父亲和台风的记忆。而本片的故事舞台、团地(泡沫经济崩溃以后出现的一种廉价集体住宅)正是是枝从小居住过的地方。台风,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非日常现象,以不可抗拒的自然外力,将原本破裂的家庭,重新囚禁/相聚在团地——这个逼仄但却反而倍感温馨的空间里,也就越发强调了三人之间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在抽象化的乌托邦空间——公园里的章鱼隧道,更是将如此情感推向极致。但台风过后,外力的消失,导致内部的再次分离,使得三人再次回到日常宁静的生活轨迹和原有的关系当中。一切看起来都没有变化,但变化却又已然发生。格局精小,但手法完熟的温馨家庭剧。

    10. 《临渊而立》 淵に立つ

    导演:深田晃司

    深田晃司比日本其他导演,更早地获得戛纳的关注。本片送入戛纳电影节,并小有收获。作为三十代的年轻导演来说,不得不说是种殊荣。《河畔的朔子》(2013)当中,那种日常生活中的非日常性的惊悚感其实早已显露,本片则将这种反差与张力越发放大。在故事结构上,浅野忠信作为外来者突然的闯入,然后作为破坏者毁灭整个家庭,却又消失而去。但下半场仍然作为不在场的在场,推动着整个剧情的发展。罪与罚,救赎与复仇的主题与浓厚宗教意义的结合,都显示出深田对剧本的精心打磨。在声效处理上,本片同样让人印象深刻。车库门的刺耳声音,指甲钳的清脆声音,自杀前哼的小曲,女儿的风琴声等,和人物的关系剧情的发展相对应,且直接作用到叙事层面。另外,导演本人一定真是热爱电影之人,可以看到片中散见着的,来自很多名导名作的直接与间接引用。

    最后来谈:新海诚《你的名字。》 君の名は。

    既然都已经成为全球化现象,自然也就没有再推荐的意义,和再列入片单当中的必要。但想说的是,任何因为《你的名字。》太受欢迎要去差评它,和因为太受欢迎而跟风追捧它,其实本质上无异。都是根据他人判断之后做出的判断。关键在于,抛开这些外在影响因素,具体到文本内部作品本身,我们该怎么去分析它。贬低它是“超级大烂片”也好,称赞它是“后吉卜力时代到来”也罢,任何情绪的宣泄、停留在印象表面的看电影方式,已无法满足任何一个真正热爱电影的观众的需求。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