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3.交锋(1)(改口口)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小时后本虚(防)无(盗)领域会关闭  唯一能拎出来夸耀的也就这一点了。

    但章晓一点儿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可夸耀的,和这种鸡肋能力相比, 出色的应变能力、分析能力, 甚至是体能, 都显得很了不起。

    陈氏仪表盘下方探出的细针刺破了他的皮肤, 取得了他的血液和皮肤表层的细胞, 并在瞬间完成了对章晓DNA的分析行为。

    被称为“特殊人群”的丧尸、地底人、哨兵、向导等等,实际上都是产生染色体变异的人类。陈氏仪识别出了章晓的突变染色体, 确认他是一个具有操作自己的能力的向导,于是阀门打开了,储存在陈氏仪内部的无数信息开始进入章晓的意识之中。他被数量庞大的信息与数字吓了一跳, 但立刻从这些繁杂的信息里梳理出了一条通路:陈氏仪每启动一次,便会留下当次启动的记录, 这些信息全都根据时间和经纬度留下了印记。

    1976年10月,陈氏仪上记录了第一个经纬度。它是一个位于北半球的地点。

    记录显示, 这个经纬度属于国家高等研究院0625号实验基地。

    越来越多的文字跃了出来:实验内容、陈氏仪状态、记录者、观察人员、开发人员、检测人员……以及最后一位,“负责人陈正和”。

    这是陈氏仪诞生时候的记录,它简单但也复杂,通篇只有研究人员的名字和无数章晓理解不了的数字。但这位记录员最后留下了一句话:我们能直接看到历史了。

    1977年6月,陈氏仪上出现了一个有别于0625号实验基地所在的经纬度。这个数字章晓是熟悉的, 它是国博仓库的所在地。

    陈正和团队将陈氏仪上交了国家。

    陈氏仪研制成功之后再没有更新过经纬度, 也没有更新过时间。显然它在实验成功之后立刻被封存了起来, 直到移交当天才被重新启动。

    这一天的记录内容仍旧是平板的, 没有任何感情, 没有任何多余的叙述。记录员仍旧是当天那一位, 但他没有再留下任何可以窥见情绪的言语。

    1981年3月,陈氏仪再次被启动。

    启动的地点是解放军总医院,启动它的人是陈正和。

    临终时的陈正和,最大的愿望是摸一摸自己制造出来的陈氏仪。这个以他姓氏命名的小仪器,没有使用过一次便直接封存了。

    这次没有记录员,陈正和启动了它,并且一直让它保持着启动状态,没有关闭。启动持续了21个小时。

    21个小时之后,陈正和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陈氏仪忠实地记录了这位创造者的心跳和脉搏,忠实地等待着数字逐渐归零,随即再次陷入沉睡。

    1981年9月,陈氏仪出现了新的记录。

    启动它的人是当时的开发人员,记录上跃出来的文字越来越多,章晓看得头昏脑涨。

    很快他捕捉到了一个词语:量产机测试。

    在陈正和死后半年,他的团队终于重新争取到了以这台机器为原型,批量制造新的陈氏仪的机会。

    量产机制造和生产期间,陈氏仪一直开启着。奔流一般的信息远远超出了章晓能接受和理解的阈值。

    他觉得自己仿佛是棒球场上的一个捕手,面前有成千上万位正冲着自己投球的投手。直球,变化球,曲球,每一个人投球的风格都不一样,而每一个人都拒绝听他的手势指示,自顾自地冲他扔出无数148克的圆球。

    他只能张开棒球手套,飞速移动手肘,将从四面八方飞过来的棒球稳稳接住。

    ——“章晓。”

    有人在喊他。

    这声音是他很喜欢的,是会让他流鼻血的。

    章晓大喘一口气,睁开眼睛。不知何时他已经坐在了椅子上,而高穹正弯下腰,从他手腕上解下陈氏仪。

    从万分激烈的接投比赛中回到现实,章晓一时间无法适应,目光呆滞地盯着高穹。高穹拎起原型机打量了片刻,把它戴在了自己手腕上。

    然而什么都没有发生,他愣愣站了片刻,把陈氏仪解下来递给章晓。

    “谢谢你喊我回来……”章晓小声说,“我差点晕了。”

    “这东西只对向导有作用?”高穹问他,“可是原一苇戴过,也没发生任何事。”

    他顿了顿,低声问:“这里面有什么?”

    章晓盯着他,一言不发。高穹的长相和声音全都在他的好球带内,但不知为什么,章晓直觉自己不能这么简单就告诉他。

    高穹很明显对陈正和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