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来,自已怎么能那么不懂事呢?良心简直被狗吃了!
夏福贵因为惦记外孙女的腿,也过来看看。夏淑英便留她爸在这儿吃饭,又让顾双去把姥姥也叫过来一起吃,一个人省得再做饭了。
顾依姥爷家也住在桃源镇上,两家离的不算远,她家的房子就是她姥爷帮忙张罗着盖的。
说起来顾建功不是本地人,而是关内的。那时候流行闯关东,其实也是关内的日子过不下去了,上顿地瓜干,下顿地瓜面,掺着点儿野菜或者地瓜秧子蒸着吃,吃的人连上厕所都费劲。偶尔吃上一点儿玉米面都算改善生活了。
就这样还算日子好的,很多人家的地瓜省着吃都接不上顿儿,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就真的揭不开锅了。
有去过东北的,就说那边生活可好了,天天吃玉米饼子,偶尔还有白面大米,至少每天都能吃饱饭。还有很多荒地可以开垦,只要勤快便吃喝不愁。
大伙儿一听,便商量着结伴过来。顾建功的父母早早的没了,他便带着弟弟顾建业跟着众人来这边混口饭吃。
七十年代的农村正是吃大锅饭的时候,一个村分成几个小队,按照劳动力挣工分,壮劳力挣九分、一般的挣七分,妇女只能挣五分,到了月底按照当月工分分钱粮。
夏福贵是二队的生产队长,他看顾家这两兄弟虽然特别能吃,但也是真能干。长得也好,大高个儿,身体也壮实,便起了心思,没事套套话什么的,之后把自家的二女儿嫁了过去。然后帮着盖了房子成了家,正式落户到了桃源镇上。顾建业则被他介绍给了邻村表兄弟家的女儿。
夏淑英看顾依已经把菜洗好切好了,心里挺高兴,夸了她几句。之后娘俩一个烧火,一个炒菜,很快饭菜便端上了桌。两个小崽子早就饿了,被顾依撵着去洗了手,老老实实的坐在饭桌跟前。
茄子炒辣椒、西红柿炒蛋、干煸豆角,另外还有拍黄瓜,以及大葱蘸大酱,夏淑英还特地炸了一个花生米给两人下酒。
虽然她也想做点儿荤菜,可惜经济条件不允许。反正她爸妈也经常来吃饭,没那么多讲究。
顾建功给老丈人倒上白酒,爷俩边喝边聊今年的收成。顾依她们则就着玉米饼子直接吃饭。
老爷子喝了两盅酒,兴致来了就开始逗大外孙子,“三儿啊,开学就该念一年级了,跟着你两个姐姐一块儿背着小书包去上学,将来好考大学,孝顺你爸妈。”
顾延撇撇嘴,“上学有什么好的,我不想去,我就想在家玩儿。”
顾建功一听,“啪”的一声把筷子放下,瞪着眼睛吼道:“不上学,你就跟着我上地里干活,还想玩儿,你想的美。”
夏淑英护着孩子,“你吼什么,好好说话不行吗?三儿还小,能知道啥。兴许念两天书就稀罕上了呢。”
顾延一见有了靠山,瞅着他爸,小脖子一耿耿,一副宁死不屈的模样,末了还冲他爸做了个鬼脸儿。
这把顾建功给气的,抡起巴掌就要揍顾延,被夏福贵拦住,“干什么干什么,你还想打孩子是咋的?有我在,你敢动手?”
姥姥也在旁边说他,“娃还小,打坏了咋整。”又转向顾延,“三儿啊,你要是不上学,将来就得出大力,风吹日晒的,哪有当大学生好。”
顾延不情不愿的说:“那我先去上两天看看,不好再回来。”
顾建功又吼:“你要么就给我好好上,要么就干脆别上了。明天就给我放牛去,别想在家吃闲饭。”
顾建功虽然想生儿子,可也不惯着。都说穷养儿富养女,儿子太娇惯将来长大找媳妇儿可就难了,没有姑娘会愿意嫁给一个干啥都不行的男人。所以他对顾依她们三姐弟都是一视同仁,甚至更看重顾依,毕竟是长女,倒是夏淑英偏爱小儿子多一些。
顾延不吱声了,低着头吃饭。顾建功知道家里有两个老的,肯定不能打孩子,想着回头再收拾他,便又给老丈人把酒盅满上,两人接着喝。
顾依有些奇怪,她弟居然还没开始上学就厌学了,难道其中发生了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吗?回头得问问她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