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建功说干就干,再过半个月就到了秋收的季节,正好这几天有时间。
他想不如先用木板搭了一个小木屋试试水,要是真赚钱,到时候再盖个大点儿的房子也不迟。东北那边就是木材多,顾依她家分地的时候还分了一块山场。他去砍了些树回来,锯掉枝桠,找村里的木匠借了机器切割成木材,开始建木屋。
顾建功的木匠水平虽然打不了精致家具,但是做个桌椅板凳什么的还是不成问题的。至于搭木屋就更容易了,不过是画好图纸量好尺寸直接拿钉子钉就行了。况且他还会点儿瓦匠活,这些根本难不倒他。
不过几天功夫,小木屋就建好了。空间只有十来平米,虽然地方小了点儿,不过对于一个文具店却是足够了。又做了三个摆放货物的架子,放在左右和正对门的地方,以及一张长桌放在最前面,充当柜台结帐的地方。简单装修了一下,看起来很是像模像样。
两口子去市里批发了些铅笔本子,还有硬皮本、软面抄、钢笔墨水什么的。应俩小的要求,又进了点儿小食品,如果卖不掉就直接内耗了。
第二天就要开张了,晚上,一家人坐在灯下,打算给文具店起个响亮的名字,争取一炮而红。
俩小的积极举手发言,什么“最好的文具店”、“我家的文具店”、“快来买文具店”都出来了。
问顾依,答曰:“就叫文具店不就行了。”
夏淑英最直接,说:“干脆叫淑英文具店,反正到时候肯定也是我经营。”
顾建功摇头,“你这名字不大气,不如用我的名字:建功文具店。学生嘛,家长不都希望他们长大了能建功立业吗,我这名儿才符合实际。”
夏淑英觉得似乎是那么个道理,就同意了。顾依也觉得不错,于是一致通过,俩小的的意见不在考虑范围内。
之后顾建功找了块光滑的木板,饱蘸浓墨题写店名:建功文具店。
开业当天,顾建功特意买了一挂鞭,震天响的鞭炮声吸引了不少人来看热闹。路过的学生也都抻着脑袋瞪大了眼睛,虽然也很想停下来看看,可惜上课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便打算趁着中午放学再来。
顾依在门口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开业当天大酬宾,购买超过一块钱打八折。怕大家不明白打折是什么意思,又在上面注释了一下,就是买一块钱只需要付八毛钱。
这是她早就算好了的,虽然利薄,可是还能赚一点儿的,要不然岂不是白忙活了。
看热闹的村民一看有便宜占,顿时蜂拥而入,争抢着扫货。反正家里都有孩子,买点儿屯着呗,也放不坏,毕竟比平时便宜。
到了中午又迎来一波小高峰,放学的学生早已按捺不住挤进来看看新鲜,顺便买点儿啥才走。
当晚顾依帮她妈算帐的时候,发现货物几乎售卖一空,只剩下些比较贵的钢笔墨水硬皮本,而小食品更是全部卖光了。这一天纯利润居然有15块,让全家人兴奋不已。要知道这就不少了,她小舅夏忠义在卷烟厂上班,一个月才50块。
虽然是因为开业第一天,再加上打折,才会有这么高的利润,不过文具是消耗品,用的快。再加上镇中学是下面十几个村子的直属初中,那时候的孩子又多,每家都两三个,还有的五六个,也很少有直接去市里念的,所以学校差不多有近千人了。人口基数大,根本不愁卖。
顾建功明显觉得他家的小木屋建的太小,几个学生一进来就挤满了。于是,他和夏淑英便打算趁着闲的时候开始挖地基,等冬天沉一沉,春天就能盖房子了。
对于应该盖多大的房子,顾依强烈制止了她妈的只要将小木屋翻倍的想法,并就她家今后的发展道路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顾依:“以后的生活会越过越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将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所以学生的零花钱会越来越多,中午吃玉米饼子就咸菜的日子终将一去不复返,学校食堂的大锅饭更加会被唾弃。那么,学生们对于美味营养的午餐需求该如何满足?学生们……”
夏淑英看自家姑娘长篇大论的,听得不耐烦,“你到底想说啥?”
顾依:“……我们家可以开个小饭馆,专门供应学生午餐,文具店只是捎带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