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家,叫他通知村里的人多买点猪肉,估计要不多久猪肉就得涨价。”
“涨价?”四喜的二嫂不明白,“你听谁说的?卫老太爷还是你大姐夫?”
三妞不答反问:“四喜买两个猪头两幅下水多少钱?”
“好像没要五十文,四喜早上还念叨,这么便宜卖多少一斤合适呢。”对方说。
三妞道:“我记得生猪肉好像是六文,那就先卖十二文,有人嫌贵也别降价,一斤送他二两。卖的时候暗示自己全天下只有你家会做猪头肉,别心虚,别怂,买的人也就当真值这么多钱。咱们村的人都知道用猪肉炖菜炼油,我姐夫的酒肆里也推出清蒸排骨,猪肉紧俏,供不应求自然涨价。”
“那,那照你这样说,我们是不是多养几头猪?”
三妞眼中一亮,果然不能小瞧古人,赞赏道:“聪明,我家的六头小猪仔,再过三四个月就能出圈了。”
“难怪去年你家一下养那么多,等四喜他们回来,就让他们去买猪仔。”对方说着就拐个弯,“我去村长家里,三姑奶奶。”
“去吧,去吧。”三妞摆摆手,等她下午再去四喜家,二寡妇已不在院里,问四喜的大嫂才知道,那婆娘也跟着别人一块去县里屯猪肉和猪仔。
杜家村识字的男人多,他们的妻女在其耳濡目染下也比别的村的妇女觉悟高,得了村长的话,一群村妇吃过晌午饭组团去买猪和猪肉,走出杜家村就四下散开。
黄昏时分,大多数村民家里都多两三头猪仔和几十斤肥猪肉,因为分开行动,愣是没人察觉到。三妞得知后简直哭笑不得,也再次告诫自个不能小瞧古人。
端着碗在门口吃饭的时候,听大人们再次谈论起猪肉价,三妞不期然想到猪油一事,“咱们村的媳妇都不告诉她们娘家或者嫁出去的闺女吗?”
“说是要说的。不过,我估计那群婆娘也就顺带的说那么一两句,不会说得很清楚。”李月季说完,出来消食的卫老听到,“还有什么讲究?”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啊。”李月季说的理所当然,“不是谁都像咱家,闺女儿子一样养。大多数媳妇在家当闺女都受气,可是等她们当娘又开始不疼闺女,母女感情不亲,闺女和娘两条心,能提醒一句就不错了。”
“嗳,人啊,时间一长就变成自己讨厌的人。”卫老叹口气,“如果都能想得开,你们村也就不会只有三妞一个姑娘上学。”
“老爷子,您这是连我一块捎带上了。”李月季不禁苦笑。
谁知卫老点点头,“难道你不是?”
李月季一噎,三妞噗嗤笑了,喷一地大米。卫老扭头一看,“咦,丫头,你碗里是什么?”
“炒饭。也就是鸡蛋饼切碎和切成丁的腊肉,竹笋、葱和米饭一块炒,熟了放点酱油,就变成现在花红柳绿的样子。”三妞指着面前的一清二白,“这里是大蒜炒糕,先炒年糕,然后倒入黄酒,待锅里的黄酒快干了,就放蒜苗和调料,想吃软的再放点水。我家厨房里还有,要不我帮你盛一点?”
“不用,晌午吃点年糕现在还没消化。。”卫老说着转向两个孙子,“你俩呢?”
卫若愉摸摸圆鼓鼓的小肚子,言不由衷道:“我还可以再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