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废寝忘食,在黎晰的帮助下,景文昊终究还是把卷子判出来了。
三日后殿试如期举行。
大殿上站着排在前五的举子,排头的是陶玉林第二子,陶宪之,站在最末的是谢宣,其余三人大都是京中氏族家的公子。
“诸位都是榜上有名之人了,今日搏击三甲,朕欲以德为题,半个时辰,做策论一篇,以决高低。”这题目还是前日跟黎晰判卷的时候想到的,景文昊想着黎晰不自觉神色都柔和了些,让几位初上朝的学生都不那么紧张了。
景文昊安排了宫人摆上案几和纸币,五位举人席地而坐,奋笔疾书。不过两刻钟,谢宣与陶宪之同时收笔。虽是第一次见面,两人对视一笑却颇有些惺惺相惜的意味。
将答卷交与身旁的宫人,两人又站回了自己的位子上。
半个时辰过去,举子们都交了答卷。景文昊拿着几人的试卷,左翻又翻之后突然大笑,道:“若不是这题目是朕昨日才定的,今日又看着你们坐在这殿上答题,朕倒真会以为你们两人有舞弊之嫌。”
下头的官员与举人都有些不明就里。
景文昊继续道:“陶宪之,朕问你,何以将德角之为敬天,敬祖,敬人?”
陶宪之身着一身浅色的锦缎,虽有意显示低调,被皇帝这么一点名,倒更显出了他掩饰不住的贵气。
只见他往左侧迈一小步,行了个礼,站正身子,一手别在后头,另一手在胸前,施施然说道:“学生以为此德非彼德。西周立法,人曰之为德,何意也?一曰敬天,此为顺应天意,道法自然,人之为人,不过自然中一虚浮,唯有忠于自然,方得生存之法。二曰敬祖,祖宗先人,吾辈之始也,尊先命,方得长而久也。三曰敬人,敬人者,人敬之。为君者以人为始终,才得流芳百世。学生拙见,望皇上指正。”
景文昊满意点点头,对着陶玉林道:“老师教出的孩子果然深得朕心。”
陶宪之听到这话也不自满,一脸谦和退了回去。
景文昊又道:“谢宣,你再来说说你为何也会如是说。”
谢宣一袭青衫,不似上次在状元楼见到他时那般简陋了,与陶宪之不同,陶宪之身上气息谦和,氏族大家风范尽显,谢宣身上却自带一份淡然跟通达。虽是第一次上朝,却没有半分吝色,比起好些常在官场摸爬滚打的油子比起来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谢宣向右迈出一步,行个礼:“法经曰得,直心也,立法曰德,得心也。究其根源,实则得民心为上。问民重何事?天地,祖先,自身三者耳。祖先为其身之根本,赋其血肉,重之。天地供其五谷,为其延续,遂亦重之。夫自身,在世为人,难免受私欲所扰,私欲为人之为人根本,遂加重之。今吾皇以德治万民,定当敬天,敬祖,敬人放得民心。”
谢宣款款说完,没有一丝犹豫,倒是慌了身后的一班老臣。一帮人都在想着殿试上说出此等话实为大不敬。
景文昊听完,心中却是一惊,第一次见谢宣的时候,他只是感觉谢宣大概是个可用之人,却未曾想到谢宣能有这般的胆色与才情。前些日子判卷的时候,他最满意的便是谢宣的文章,今日谢宣殿上的解释更是让他动容。
景文昊并不声张,转而又道:“抬起头来答朕,礼与罚当如何处置?”
谢宣闻声抬头,与景文昊对视,眸子里看不出一丝紧张,镇定答道:“自孔夫子起,君王皆遵儒术,以克己复礼为上策,刑法以先礼后刑,重礼轻刑为准。更有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之说。臣以为实乃胡诌。”
此论断一出,朝中一片哗然,谢宣却假装没听见的模样,自然地继续说下去,“为臣者,先为民,方为臣。旧时曰刑不上大夫,其大夫入庙堂可辅佐朝纲,出庙堂可身先士卒,领军作战,此等方为大夫。然则今日,已过千年,吾等称大夫着,皆为察言观色,明哲保身之辈。为保自身,不惜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