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事实上,如果没有万季义这次的牵线,张氏就算在外人面前表现的多么淡定,私底下也忍不住和万大富嘀咕起来,当年那位大师莫不是看错了,否则为什么到现在还看不到富贵人家上门向万雪雅提亲啊?万大富对对家中儿女的亲事,向来是不怎么管的,都是全权交由张氏作主的,这回若非事关最宠爱的小女儿,万大富也不会巴巴的寻了个万叔仁和万季义都在场的时候,让他们两个做哥哥的平时也注意一下有什么合适万雪雅的公子,怎么说,总不能让自家打小娇养着长大的小女儿生生蹉跎了大好的青春吧。
万叔仁平时虽然有些小心计,但说到底,他也就是个地道的农家汉子,指望他给万雪雅寻个好姻缘,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说白了,万大富那话,基本就是和万季义说的,在万大富心中,他这个小儿子,绝对是老万家头一号能干人。你还别说,万季义这回真没辜负他爹对他的厚望,虽然并不是特意张罗的,却真让他帮万雪雅和一位贵人牵上了红线。
当初,万季义府试没过,吵着闹着要上县里进学,为了这事,万伯忠都只能躲到万仲勇家来躲避张氏的胡搅蛮缠了。结果,张氏和万季义这次的谋算又没成功,反倒让万家老宅在村子里的名声又臭了几分,事后,好面子的万大富第一次当着儿子媳妇的面,训诉了张氏一顿,张氏这才不得不委委屈屈的偃旗息鼓,重新和万季义合计进学的事。
万家老宅这些年日常吃穿用度,靠的都是当年张氏从万仲勇手上谋来的小铺子的出息,地里的收成则全被换作银钱收了起来,认真盘算的话,老万家手里的现钱在整个小河村都是排得上号的了。现在,万季义要进学,若要让张氏把这些年攒下来的银钱全投进去,那和要张氏的命没有区别,万季义倒是对张氏的心思把握的十分到位,于是,在一家人坐一起商量他的束修问题时,万季义主动提出,他进学自然是不能让万叔仁和万大富破费太多的,但是,当初分家时说好的,通远镇上那间铺子的出息专门供他读书所用,只是前些年,他读书花费不多,多余的出息才挪作家用,现在他要去县上进学,往后铺子的出息自然不能再交公了。
不得不承认,万季义这手如意算盘打的好啊,大义道理全占齐了,纵使万叔仁和杨氏心中有多么不甘,却还是不得不眼睁睁看着万大富拍了板,以后吃公款的日子就此到了头。有了钱,虽然还没到玉祥县书院开学的时间,万季义还是早早收拾行李住到了县上,用万季义的话说,他这叫尽早熟悉环境,顺便还能提前结交一些书院的同窗什么的。万大富夫妇对万季义从来都有着一种迷之信任,自然是万季义说什么是什么了。
这万季义吧,虽然说不是个读书的料,但是吧,他的交际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在县上住了不到一个月,居然让他顺利打入了县令公子的小圈子,然后就认识了万雪雅未来的夫婿,连堂堂玉祥县令都要巴结三分的刘书刘三公子。
要说起这刘书刘三公子,在玉祥县来说,可绝对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了。刘家是玉祥县本地人士,祖上三代经商,为刘家成为玉祥县第一大家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到了刘书曾祖父那代,家中子弟开始走科举的路子,那时的刘家不缺钱,舍得花大把银子替家中子弟延请名师,很快,刘家就从地位低下的商贾世家改换门庭,成了玉祥县上有名的书香门第了。再说这刘三公子,为什么连官居正七品的县令都要朝仅仅有秀才功名的刘书低三下四呢,概因刘书的祖父乃是如今国子监的祭酒,正四品,刘书的父亲则是吏部小郎,别看官职不大,却是玉祥县令的直属顶头上司,官员二年一考评,这是上品还是下品,可全凭刘父手中那支笔啊。如此,玉祥县令能不对刘书百般讨好吗?
然后,吃瓜群众又要问了,既然刘书背景如此之强大,为什么没有去国子监就读呢,另外,即使刘书是刘小郎平妻所出,但勉强也算得上是刘家嫡子,这样的官宦子弟,又如何会看得上万雪雅这么一个村姑呢?这其中,自然是有不为人知人内、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