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了更多的士兵南下,摆明是趁火打劫的。
暹罗和金城各分到9万战俘,剩下的4万多人全归老挝。荷兰人还是像以前一样,要鹿皮和宝石,对战俘他们的眼光比较高,只挑选了二千皮肤最白的女子。像东南亚其他国家一样,真腊的上层女子通常皮肤较为白皙,而底层的民间女子皮肤较黑。
暹罗的10万战俘要随大军回国,暂时只能圈禁在金边对岸四岔口的半岛。守序则开始通过湄公河向金城转运人口。
林同文的商船队已经在北风季运载来自中国的移民和货物回国。利用新起的南风,近百艘戎克船相继驶入不断上涨的湄公河。以戎克船2米的吃水,他们能顺九龙江一直上溯到金边。
当运载普通移民时,最大的戎克船能装运500人,较小的能装运200多人,平均一艘船300余人。从后江出海口至金城的航程很短,只有330海里。运输船从金边顺流而下,沿金瓯半岛海岸线行驶100多海里后,在金瓯湾候风。
金城在金瓯湾西偏南2个半罗经点的方位,只要风向偏南,加了竹桁的硬帆戎克船就可以吃到合适的侧风角度航向金城。
航程中需要戗风,但不用全程戗风,整个返航的时间需要1520天。而从金城至后江河口的航程,在南风季直接顺风北上就是,不必在乎侧风角度,速度更快。
航程较短,每艘戎克船都尽量装了更多的人,船队一次能运走3万多人。金城上下视此次人口转运为本年最重要的工作,海军与荷兰战舰全程护航。远征的陆军也让大部分志愿营先行回国,兼押运船只。
荷兰人向守序请求,由于他们暂时没有运输船把女奴运回巴达维亚,只能暂时寄养在金城。守序对此当然同意。
当暹罗王的使者带着同意条约的旨意抵达金边时,守序的第二波战俘已经上船。帕拉萨东王不欲在有缅甸大敌的时候再与广南真正交恶。而广南也不会在有郑主随时南下的压力下,真的与暹罗开战。两国都同意了荷兰人的解决方案。
守序暗骂一声,两个嘴炮。
亚洲的外交谈判总是很含蓄,即便主要争议解决了,守序还是用半个月的时间在各国之间斡旋,才算是取得了让所有人都不反对的结果。对于巴达维亚、老挝、暹罗、金城和广南五国来说,金边条约是很平等的条约。
中文、泰文、荷兰文、拉丁文,六国条约才签出4个文字版本,让荷兰人感到很奇怪。一般都是要签7个文字版本吗。通常情况下,拉丁文是不会再变化的死文字,算是中立版本,其他国家各自按照文字版本交换签署。但广南选择了中文作为条约文字,金城选择中文和拉丁文,暹罗和真腊用了泰文,金城条约最后就是四个文字版本。
整个条约谈判期间,大家似乎都忘了向真腊征求意见。五国达成一致后,素昙玛亲王带着卫兵,亲自把条约文本拿给真腊新王,几句话就说服了让真腊王签字盖印。守序不知道素昙玛亲王是怎么办到的,对他的工作效率颇为赞赏。
条约签署后不久,老挝军向素昙玛亲王和守序辞行。老挝人前前后后一共来了12000人,真达拉首相解释说,后来的那4000人属于老挝南部的封建主,过来占便宜的。老挝的山民军纪最坏,那些惹出民间反抗的乱子,他们要背一半锅。老挝最后掳掠的人口肯定比联军分给他们的更多,真达拉也搞不清楚到底掠回去多少人。甚至真腊国王也不掌握精确的人口统计数字,除了洞里萨湖区,无论是东北面的山地还是水真腊,原本在真腊国内也被视为下等的蛮族。这就是一笔糊涂账。
守序郊送真达拉十里,按照传统,两人饮酒后对天盟誓,守序与他达成了一个密约。
金城会与老挝交易军火,考虑到老挝国内多山的地形和恶劣的交通,重炮显然对他们不合适,加农炮到6磅为止,主要卖给他们火绳枪和佛朗机。相应,老挝同意金城在沙湾拿吉、万象和琅勃拉邦设立三个贸易商站,收购老挝的特产和贵金属。
与贸易利润相比,守序更看重的是湄公河上游的通行权。
当金城的第三波运输船队抵达金边时,素昙玛亲王找到守序,他这几天有些犯愁。
守序知道他的问题在哪。
暹罗军现在只有选择了封疆大吏。他主动向元老院申请调到后江。这片蛮荒之地的吸引力很一般,也没人跟他抢。
海述祖与船队同时抵达,他和李君常带着45艘船运载身体最好的1万战俘和800头牛北上,斯特林率2艘巡航舰,4艘护卫舰和通报舰给他护航。一万异国奴隶进入琼州在往日肯定是骇人听闻的事情,不过现在的大明朝真管不过来了。艰苦的矿山劳动,几个月就可能会出现大量减员,而以明朝官僚低下的工作效率,明年都未必能关注到天涯海角。
剩下的战俘也由三亚公司吃下,不过目前无法运到矿山,便安置在后江,办了几个公司下属的种植园。
守序最后和1000名基干陆军官兵,搭乘军舰和几艘军用运输船返航金城。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