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的人生,注定和平凡无缘,因为她是汉王李破在这世上唯一的血亲族人,只这一点就足够了,更不用说她还是晋阳内外公认的击刺大家,之外又拜晋阳名士为师。
如此种种,不管从哪方面来考量,现在如果能娶了汉王府大娘子过门,用后来人的话说,这肯定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范畴。
李春和她的兄长不同,觉悟不高,总是在极力抵抗着加诸于自己身上的命运。
当然了,随着年纪渐长,恋兄情结什么的也就不用再提了,不管是礼教还是门阀世族所制定的规则,都让人们的行为有了一些清晰的界线。
比如说不管兄妹两人有没有血缘关系,如今汉王都不可能把自家妹子给娶了,而已经成年,并受到良好教育的李春,也早已将早年间那若有若无的情绪藏在了心底深处,随着时间的推移,痕迹也会越来越淡,终至于无。
所以说,她的反抗其实无关其他,只是她的本能反应,一个自由自在生活了许多年,又有着很大一座靠山的人,对嫁人的事情必然是不太感兴趣的。
尤其是这个年月,嫁了人就要相夫教子什么的,这让李春想想就觉得可怕至极,远不如在兄长庇护之下来的逍遥自在。
而且,若是真的嫁了人,她的丈夫也绝对不能比兄长差的太多,不然那种反差感也足以令李春不寒而栗。
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这位汉王府的大娘子对自己的婚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李破那种粗放型的放养模式,严重的影响到了李春的人生观。
这不,她又在查缺补漏的堵死那些可能出现的漏洞,当然,如果李碧逼的再紧些,说不定她就要偷跑去南边为兄长效力去了,她可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闺阁女子呢。
萧皇后则干脆的应下,心里难免有些好笑,可也想起了早些年的自己,相比活蹦乱跳的李春,她的少女时代则充满了悲剧的色彩。
当然,她不会想到,李春幼年时可也没少吃了苦头。
要不怎么说呢,各人都有各人的故事,谁也不要妄想去真正的看透一个人……
说话间有人来报,“启禀娘娘,代州总管宇文歆觐见。”
萧皇后愣了愣,宇文歆为谁她自然知道,当日她从突厥南归的时候,在雁门曾经见过的,而对于宇文氏子弟的态度……那也就不用说了,她没那么心大,能忘了宇文化及那丑恶的嘴脸。
只是稍微想了想,她便吩咐道:“就说本宫身体不适,近日不见外臣。”
稍后,李春摆了摆手,让周遭宫人离的远些,这才说道:“宇文总管年初时出使突厥去了,昨日方归,求见于娘娘,应是突厥可汗有信笺让其代传吧?”
萧皇后若无其事的转身望向湖面,轻声道:“不必多想,我只是不想见宇文家的人而已……哼,杨氏,宇文,萧氏……我本就不欠他们什么,见与不见又有何分别?”
李春听了这话,也不好多说什么了,只是觉得,晋阳宫并非什么世外桃源,可以闭门自守,不理世事,总归会有人进出于此,与其不闻不问,倒不如参与其中,不定将来便能多些仗持。
当然,以她的身份,不可能这样来劝说萧后,就算说了,萧皇后也未必会听的进去,她们本就是性格,经历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而毫无疑问的,萧皇后有着自己的政治智慧……
………………………………
晋阳城中发生的事情,不可能事无巨细的来到黄河岸边,可一些大事却总归要传到李破的耳朵里。
此时,潼关一线的战事算是初初落下了帷幕,李破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便实现了他的战略构想。
这需要一定的运气,却也和李破以及他麾下将领们把握战机的能力脱不开干系。
随之河南西部也渐渐安静了下来,当局面趋于稳定之后,这一年中北方战事也就来到了尾声。
时间进入七月,随着一场场秋雨的到来,寒意渐浓,预示着冬天已经不远了。
李破不再专注于战事,转头看向了自己的治下,根据各郡报于晋阳的情形来看,今年秋收过后,晋地的粮食问题将进一步得到缓解。
河东的粮价在秋收之前就已经缓缓下行,形势比李破以及他的臣下们最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