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宁国土地上,主战派和主和派正争得不可开交。
主战派多为宁国旧贵,主和派多为朝廷新贵,这几年宁国国内大肆进行变革,党派之争愈演愈烈,新贵主张休养生息养精蓄锐,致力于解决国内各种民生问题。旧贵乃老一派世族,此次党派之争落了下风,恰逢周宁战事一触即发,欲借此次战事,名为增强国力弘扬国威,实则是想借此次战事杀一杀朝中新贵的锐气。
所以在宁国旧贵们的眼里,此次战事,必须胜利。
在宁国使臣与赵子川的会晤成功后,旧贵自以为除去了此次战事最大的威胁——赵子渊,原本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皇子,理应起不到任何威胁力,用老一辈的糙话来讲,“毛都没长齐的熊孩子能干什么事”,但显然这一句并不适用于赵子渊。
大周昭武十六年,大周与北方游牧民族拓达氏交恶,彼时赵子渊正与其老师钱太傅奔于边疆为皇帝寿辰取长生之水,临危受命,赵子渊以幕后军师之名,指挥钱太傅转达军令,短短三天时间,转败为胜,以一万兵力击溃拓达氏八万骑兵,此时,赵子渊只有十三岁。
一战成名,被各国誉为军事鬼才的赵子渊,无疑成为众国心中的一根刺,小小年纪就已如此,长大后那还了得,只要稍作培养,日后战斗力绝对爆表。然而让别国君主欣慰的是,大周皇帝并未因赵子渊的军事才能而看重他,而赵子渊本人,虽然有着超群的军事天赋,但其他方面却令人堪忧,只懂得埋头干事,丝毫不懂经营讨好之事,在朝中毫无势力,压根成不了什么气候。
众君主稍稍放宽了心,毕竟一个被冷落只能听命打战的皇子和一个受宠有主张有实力足以改变政治风向的皇子相比,显然后者更具有影响力。
虽然赵子渊在大周皇室中不太受宠,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军事杀伤力不复存在,只要是他坐镇的军队,几乎是无往不胜的。所以,宁国旧贵们要打赢这一场战事,就必须先除去他。
在借助赵子川之手干掉赵子渊后,宁国旧贵们很快回过神,一致认为赵子川就是个大草包,在稍作试探后,决定将计就计,给出少量有用情报,间接帮助赵子川取得了此次督军的位子。
他们盼着赵子川能够指挥周国大军作战,大周荣获猪队友一枚,他们宁国打起胜战来就更加容易了。
得知赵子川正在奔赴前线的路上,宁国旧贵请求派遣援兵,以障眼法,重新运送一批军粮至后方回血。上次李铮有赵子渊的锦囊相助,一气呵成将宁国打得个落花流水,但由于有赵子川的干扰,所以迟迟未能将宁国军队一网打尽。
赵子川想着坐收胜利的果实,却正好给了敌军喘气的机会,靠着烧杀抢掠死不要脸的手段,宁国军队苟延残喘撑到了现在。
有这批后备军粮的援助,再加上届时的督军为赵子川,宁国旧贵有信心重整旗帜打个漂亮的翻身战。
所以这一批军粮的运送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旧贵们打算让将军武雄运送此次粮草,但兴昌侯纪信强烈反对,指出此次运送军粮一事风险太大,舍弃平常的路线改为由大周边疆村落绕行而入,护送者必须谨慎小心,武雄为人好色浮夸,曾有放任其军队屠戮村落的前科,不适合当此重任。
虽然百般反对,但旧贵们一意孤行,比起归于新贵一派的兴昌候纪信,他们显然更信任身为旧贵的武雄。在与宁帝的不断周旋之中,最后定下军粮运送者为武雄,而新一任宁国督军则为有大将军王之称的兴昌候纪信。
临出发前,宁帝百般叮嘱,命武雄不得轻率大意,务必要将军粮及时运送到宁军前线。
武雄嘴上应着,心中却不屑一顾,在他看来,运送军粮不过是小菜一碟的事,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任务,何必如此小心翼翼。
历经六日,武雄带领护卫军长驱直入,占领了大周东北边疆一个不起眼的村子,准备稍作停歇。
——
不眠不休赶路的沈家护圆队通过胸口碎大石等一系列亮眼杂技成功获得了路费,为了赶在赵子川之前到达前线军队,他们决定抄近路。
抄近路的好处,是能够缩短赶路时间,而坏处呢,则是他们又要吃上N天的冷馒头了。一路都是山沟沟,根本没有集市人烟什么的,沈老娘将赚来的路费拿来换了一袋子馒头干粮,沈老爹背行李之余,还要背一袋干粮。
护圆队的成员们有着丰富的丛林生存技巧,翻山越岭神马的,对他们而言,完全不成问题。而对于从小生活在皇宫的赵子渊来讲,徒手攀峭壁,抬脚踩蟒蛇的赶路方式,未免太刺激了点。
每当他累得喘不过气想要休息一下时,对面刚翻完悬崖的护圆队气都不带喘的,直冲冲就继续往前奔。为了不给大家拖后腿,大病初愈的赵子渊咬牙硬撑,就这么一路翻过了五座山,眼见着胜利就在眼前。
沈老爹提出想稍作歇息,反正只要再翻一座山,他们就能到达战场。
“圆圆,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沈念念抬头问,好奇地看着因为赶路而体力不支的赵子渊。
赵子渊摆手,高冷地吐出两个字:“没有。”
沈老爹一边卸行李一边笑,“圆圆啊,你这个小身板不行呐,才赶了几天的路,就累成这样,以后要是娶妻了……”沈老娘一记眼刀飞过来。
沈老爹咳了咳,看了看旁边认真听讲的沈念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