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重地, 繁华靡丽。
九州千里同风,边关马放南山。
又是一年小正月。
秦淮河畔灯如昼,聚宝门外大报恩寺琉璃在夜色中流光溢彩。
去岁,骑马赏灯看陈郎, 今岁, 还看陈郎。
众人口中的陈郎倚着城墙垛, 发髻高高束起, 不落一根散发,其上一顶白玉冠,如珠如玉。
他纵身一跃, 往那城楼奔去, 腿长矫健,几步便落在城楼窗前。
江山烟波渺渺,远处屋脊隐约蒙白。
江山又落雪。
青年将领初出征,便立下赫赫战功。
任护国军先锋,四战四胜,誓死守卫大同,歼灭辽军大军。
可惜, 追击辽军残部的功劳,被那平叛西洲的姜许拿去——谁叫他, 只顾着心上的那个人。
想到此, 陈少权嘴角轻抿, 露出一抹好看的笑意。
此次与辽人一年酣战, 卫国公再封太傅, 辅弼国君,赐成贤街三百亩花园府邸一座。
陈少权本就由先锋官升任征虏左将军,回京受赏时又拜大将军,总管护国军中路军事。
白玉京随行护卫元朔帝,立下救圣驾之滔天大功,由正四品的镇抚使晋升禁军五军营从一品提督内臣,再封安邦侯。
少年发小,青年密友,他与白玉京同进退,在二十郎当岁时建功立业,天下闻名。
真快意也!
只是白玉京那小子,成日里往自家新宅子里跑——圣上新赐的宅邸原是前朝盛王之旧邸,建造的巧夺天工,苍松翠竹,俯水枕石,美不胜收。
而在城北的白衣巷国公府,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陈少权想到那一日护国军大胜回京,圣上赐下新宅,祖母并父亲、雪舟等亲眷当日便搬了进去,而那白衣巷的闵氏……
赏了一时景,想着这时分,行人或早已散去观灯,他便缓缓下了城楼,策马往成贤街而去,将将转进巷口,便瞧见自家广亮大门前聚了满满当当的人。
喝停马儿,那围在自家门前的人群循声望来,瞧见俊逸青年坐于高头骏马之上,便拥簇着向他而来。
这一来,竟让陈少权瞧见了那广亮大门前的两名妇人。
闵氏,并自家二婶。
闵氏向来爱打扮,此时披了狐皮大氅,内里隐隐露着姜黄色的领子,一双柳叶眉轻蹙,笑的温婉。
而她身边的二婶,穿着明显仓促了些,容长脸上遍布郁色。
在她二人之后,奶娘领着一男一女两个七八岁儿童,再其后,车轿也排列在后,几个仆人正往下搬着物件儿。
“世子爷,老太君吩咐不准开门,国公爷去吃酒,这这到底怎么处置……”说话的是门房陈七,他挂着一张脸发愁地问。
陈少权策马缓缓上前,俯视着面前的两个妇人。
“二婶娘这是因何而来?”
陈家二婶娘家姓扈,此时唯唯诺诺,带着些讨好言道:“世子爷,你二叔不敢来问,婶娘只好大着胆子来了——缘何搬了新住处,不接咱们这些亲眷过去……”
祖母只亲生陈婴一个,二叔乃是妾氏所生,祖母身为大长公主不计较便也罢了,也自小将二叔陈诤视为己出,只是这二婶娘,与闵氏沆瀣一气,难怪祖母不让她进门。
陈少权刚想说话,却见闵氏领着孩子便上前来,温婉出言。
“国公爷将将回京,想是来不及接咱们过新府,二婶何必凄楚,这是咱们自己的家,自己来便是——世子,这门房不给咱们进去,倒有些不知礼数了。”
她斜睨了门房陈七一眼,竟又摆出了这些年国公夫人的架势。
少权笑了笑。
“那你便等着吧。”
他不愿与她口舌,将缰绳递在门房陈七手中,挥手道,“都散了吧,这里不留人。”
陈七接了缰绳,恭敬道:“世子爷,太康公主驾到,此时正在花厅与老太君叙话。”
少权眉头一扬,笑的毫不遮掩。
想必是趁着元宵灯会,溜出来的吧。
闵氏见陈少权不理会他,心中着急,上前一步。
“世子,还请令人将门打开,咱们好搬进去。”
陈少权不理会,转身欲走。
岂料闵氏一巴掌扇在了自家稚子脸上,稚子哇哇大哭起来,一旁的女童听见他哭,自己也哭起来。
闵氏哭哭啼啼指着两个孩子骂:“你们是国公府的千金公子,人家却连门都不让进,这是哪门子的道理!我也是明媒正娶嫁进你们国公府,如今这是何意?我又犯了哪一出,叫你们做出这样的事儿来!”
她哭诉的声音太大,陈少权忍不住皱起眉头。
却听广亮大门沉沉的开门声响起,打里头众多仆妇簇拥着两个女子而出。
年长者,一身雍容气度不可逼视,正是代国大长公主陈家老太君。
年少者,却是肤白若雪,眉目灵动,望之令人惊心动魄的十公主周灵药。
她轻扶着老太君,款款而出。
见陈少权立在一旁,她眼睛眨了一眨,给了他一个看我的眼神。
方才在府中,她已向自家姑奶奶呈上了那一叠女子元红的帕子,又将自己在明感寺中所见所闻一一说给大长公主听。
她向姑奶奶说了自己的顾虑:“这闵氏终究是国公夫人,若将此事公然捅开,必让国公府蒙羞,若不捅开此事,却让那闵氏逍遥快活,简直可气。”
大长公主却笑她瞻前顾后。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